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美洲斑潜蝇形态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其他

美洲斑潜蝇形态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

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

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

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

注: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

广东1年可发生14~17代。世代周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5℃时,约54天;20℃时约16天;30℃时约12天。

成虫具有趋光、趋绿和趋化性,对黄色趋性更强。有一定飞翔能力。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卵产于植物叶片叶肉中;初孵幼虫潜食叶肉,主要取食栅栏组织,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主要随寄主植物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而传播。

美洲斑潜蝇 -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毫米。

美洲斑潜蝇 - 生活习性

美洲斑潜蝇的蛹

一年可发生10-12代,具有暴发性。以蛹在寄主植物下部的表土中越冬。一年中有2个高峰,分别为6月-7月和9月-10月。美洲斑潜蝇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世代短,成虫具有趋光、趋绿、趋黄、趋蜜等特点。每年4月份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露地可出现美洲斑潜蝇被害状。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 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潜蝇等在我国南部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