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别名黄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工业原料(油料)和饲料作物,它的枝叶能够肥田养地、培养地力;其营养价值仅次于肉、奶、蛋,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
1、选用渝豆1号、渐春3号等抗虫、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2、适期播种。土温达到12℃以上即可播种,14℃时播种较 为安全。春播300米以下的低海拔区3月下旬—4月上旬海拔400米左右的地区4月中下旬;海拔500米左右的地区4月下旬;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5月上旬播种。可与小麦等作物间套种,要求共生期不超过半个月。
3、合理密植。春播亩用种5—6公斤。早熟种亩播8000—10000窝,窝行距6—7寸×10寸;中熟种亩播5000—6000窝,窝行距7寸×15寸;窝播种4—5粒,出苗后定苗2—3株。播种深度3—5厘米。
4、平衡施肥。提倡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50%,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0。5:1:1。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腐熟灰渣肥1000公斤、尿素5—10公斤、磷肥40公斤、氯化钾7。5公斤。灰渣肥和磷钾肥全作底肥,氮肥在苗期作追肥,土壤肥力高、苗架好的不用追肥。采取根瘤菌和钼酸铵拌种。
5、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大豆纹枯病、大豆叶锈病、病毒病等,用井冈霉素、粉锈宁等药剂防治;主要虫害有大豆土蚕、蚜虫、豆荚螟、豆杆蝇、毛虫等,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脂等药剂防治。
6、收获。在黄熟(茎秆变黄,叶落2/3,种子变硬,与荚分离,豆荚变褐或黑)到完熟期(摇动植株有种子在荚内转动的响声,手压豆荚易炸裂)收割。收获时将根系部分留在土壤中,让其腐烂变质,以作肥料。
(一)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夏大豆要结合本地耕作条件和种植习惯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夏大豆播种适期一般在6月上旬,最晚不能超过6月20日。要求足墒下种,强时下种的要浇蒙头水,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亩留苗在1.2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亩留苗在1.5万株以上。
(二)培育壮苗 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有条件的底施N、P、K做基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40kg,或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做基肥。未施基肥的地块,间苗后及时施提苗肥。亩施大豆专用肥20公斤。
(三)平衡施肥 大豆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和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施尿素5—7kg,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进入结荚期可用0.05%—0.1%的钼酸铵溶液或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用量50公斤叶面喷施,溶液内可加入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尿素100克一同喷施,每隔7天一次,连续三次,增产显著。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二、化学除草及病虫防治要点
(一)适期化学除草 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每亩用72%都尔ECl00—120ml或50%乙草胺ECl00—150ml,对水30kg喷雾;亦可在豆苗1—3片复叶期,各类杂草3至5叶期,每亩选用15%精禾草克EC75ml加25%虎威AS50—60ml,对水50kg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
(二)适期防病 大豆苗期极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用种前选用50%多菌灵WP500g或50%福美双WP400g,对水2kg搅拌溶解,然后均匀拌种100kg,凉干后即可播种;亦可在幼苗真叶期,每亩选用50%托布津WP或65%代森锌WPl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一次。大豆盛花期再用托布津防治一遍,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
(三)科学治虫 豆株生长到盛花至结荚鼓粒阶段,极易发生造桥虫、大豆卷叶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这些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为害猖獗,抗药性强,从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药防治,每7天一次,连续三次。选用低毒高效农药,用药提倡不同类型杀虫剂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每亩喷药液不能少于50kg。喷药时间以下午5时后或上午9时前。尽量把药液直接喷洒在虫体上触杀,提高防效。后期防治选应用生物杀虫剂,可与杀虫剂混用。切忌与杀菌剂混用,否则无防治效果。
大豆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经多年实践证明,种好夏大豆关键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一、种植要点
(一)选择适宜品种,合理密植种植夏大豆要结合本地雨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如干旱少雨地区,宜选用分枝多,植株繁茂中小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雨水充沛地区,宜选择主茎发达,秆强不倒,中大粒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肥力高的土壤亩保苗在1.5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土壤可亩保苗在2万株以上。
(二)施足基肥,培育壮苗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增施N、P、K做基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和幼茎木质化较快形成,以利壮苗抗病。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40kg,(折合纯N3.4kg、纯P3.2kg、纯K3.4kg)或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做基肥。
(三)防渍害,炕芽,力争全苗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遇天气干旱无法耕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整地播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
(四)适期追肥,叶面喷肥及防止后期干旱豆株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初花期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撒尿素3.5―5kg,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叶面喷肥分别于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选用钼酸铵对水稀释为0.05%―0.1%的溶液或选用过磷酸钙对水稀释为2%的溶液,每亩用量50kg加磷酸二氢钾150g加尿素100g喷雾,每隔7d一次,连续三次,正反叶面都喷湿润,扩大吸收面,增进吸收,提高肥效,增产显著。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经多年实践,种好夏大豆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一、种植技术
(一)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夏大豆要结合本地耕作条件和种植习惯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夏大豆播种适期一般在6月上旬,最晚不能超过6月20日。要求足墒下种,强时下种的要浇蒙头水,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亩留苗在1.2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亩留苗在1.5万株以上。
(二)培育壮苗: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有条件的底施N、P、K做基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40kg,或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做基肥。未施基肥的地块,间苗后及时施提苗肥。亩施大豆专用肥20公斤。对水稀释为
(三)平衡施肥:大豆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和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施尿素5—7kg,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进入结荚期可用0.05%—0.1%的钼酸铵溶液或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用量50公斤叶面喷施,溶液内可加入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尿素100克一同喷施,每隔7天一次,连续三次,增产显著。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二、化学除草及病虫防治技术
(一)适期化除: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每亩用72%都尔ECl00—120ml或50%乙草胺ECl00—150ml,对水30kg喷雾;亦可在豆苗1—3片复叶期,各类杂草3至5叶期,每亩选用15%精禾草克EC75ml加25%虎威AS50—60ml,对水50kg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
(二)防病治病:大豆苗期极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用种前选用50%多菌灵WP500g或50%福美双WP400g,对水2kg搅拌溶解,然后均匀拌种100kg,凉干后即可播种;亦可在幼苗真叶期,每亩选用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l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一次。大豆盛花期再用托布津防治一遍,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
(三)科学治虫:豆株生长到盛花至结荚鼓粒阶段,极易发生造桥虫、大豆卷叶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这些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为害猖獗,抗药性强,从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药防治,每7d一次,连续三次。选用低毒高效农药,用药提倡不同类型杀虫剂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每亩喷药液不能少于50kg。喷药时间以下午5时后或上午9时前。尽量把药液直接喷洒在虫体上触杀,提高防效。后期防治选应用生物杀虫剂,可与杀虫剂混用。切忌与杀菌剂混用,否则无防治效果。
一、种植技术
(一)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夏大豆要结合本地耕作条件和种植习惯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夏大豆播种适期一般在6月上旬,最晚不能超过6月20日。要求足墒下种,强时下种的要浇蒙头水,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亩留苗在1.2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亩留苗在1.5万株以上。
(二)培育壮苗: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有条件的底施N、P、K做基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40kg,或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做基肥。未施基肥的地块,间苗后及时施提苗肥。亩施大豆专用肥20公斤。对水稀释为
(三)平衡施肥:大豆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和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施尿素5—7kg,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进入结荚期可用0.05%—0.1%的钼酸铵溶液或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用量50公斤叶面喷施,溶液内可加入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尿素100克一同喷施,每隔7天一次,连续三次,增产显著。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二、化学除草及病虫防治技术
(一)适期化除: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每亩用72%都尔ECl00—120ml或50%乙草胺ECl00—150ml,对水30kg喷雾;亦可在豆苗1—3片复叶期,各类杂草3至5叶期,每亩选用15%精禾草克EC75ml加25%虎威AS50—60ml,对水50kg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
(二)防病治病:大豆苗期极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用种前选用50%多菌灵WP500g或50%福美双WP400g,对水2kg搅拌溶解,然后均匀拌种100kg,凉干后即可播种;亦可在幼苗真叶期,每亩选用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l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一次。大豆盛花期再用托布津防治一遍,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
(三)科学治虫:豆株生长到盛花至结荚鼓粒阶段,极易发生造桥虫、大豆卷叶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这些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为害猖獗,抗药性强,从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药防治,每7d一次,连续三次。选用低毒高效农药,用药提倡不同类型杀虫剂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每亩喷药液不能少于50kg。喷药时间以下午5时后或上午9时前。尽量把药液直接喷洒在虫体上触杀,提高防效。后期防治选应用生物杀虫剂,可与杀虫剂混用。切忌与杀菌剂混用,否则无防治效果。
某一地区小麦适宜播种期安排得好,对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和形成高产都是有利的。从气象条件方面看,小麦适宜播种期主要取决于气温和土壤的水分条件。
小麦种籽发芽最适温度是20—30℃,但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发芽虽然最快,但因呼吸作用旺盛,物质消耗大,根、芽并不健壮,在生产上要求根芽长生粗壮,所以小麦适播温度比发芽最适宜温度要低,在北方冬麦区为日平均气温15—18℃,长江中下游地区15—2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或高于20℃播种都难以形成壮苗。
冬前壮苗标准一般主茎有5—6片叶,单株3—5个壮蘖。因此,现在多采用积温法推算适宜播种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00℃,而后每长一片叶子约需80C积温。冬前如长6片叶,则需480℃的积温,冬前如长6片叶,则需480℃的积温,加上出苗100℃、共需580℃,从北方小麦实际情况看,形成冬前壮苗也需550—600℃积温,小于400℃难以形成壮苗;大于750℃又往往造成旺苗。所以,冬前积温500—600℃和日平均气温15—18℃(或15—20℃)是冬小麦适宜播期的温度指标。当然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形的小气候又有差异,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背阴坡温度低可适期早播,阳坡地温度高,可适期晚播,山地一般早于平原。河南一些地方就有“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霜降种河滩”的说法。在我国平原地区,大约纬度每递增1度,小麦播种期提前4天左右,同一地区海拔每增高100米,播种期提前4天。华北平原盛行“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谚语。一般适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黄淮平原为9月下旬—10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月中旬一11月中旬,华南地区为11月上旬—下旬。
在容易发生秋旱的地区,土壤水分对出苗快慢和幼苗生长起主要作用。在这些地区有“赶时不等墒,抢墒不等时”的说法。、意思是说干旱情况下季节到了,不要等雨,应抗旱播种;如果已经临近播种季节,而后土壤墒情很好,就要趁墒抢种。
对某一地区,每年秋季的冷暖程度,入冬早晚和降水量的大小是不同的,就是每年秋季会出现一定的年型。北京地区大致可分为:秋暖年、秋寒年、秋涝年、秋旱年、秋正常年。不同年型小麦适宜播种期也就不同。北京地区适宜播种期9月25日—30日是对秋正常年而言。如遇秋涝、秋寒年则要提早5—7天,秋暖、秋旱年则推迟5天左右。1988年北京是一个典型的暖秋年份,小麦的适播期在10月1日—7日,比常年推迟了6—7天。
总之,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受多种因素制约,既要看天、看地,汉要看年型,但最基本的就是以冬前能形成壮苗,构成较大群体为准则。因为北方麦区春季回暖快,小麦幼穗分化期短,难以长大穗,灌浆后期气温偏高,干热风、雨后青枯及病虫害较多,干粒重不稳定、依靠大穗大粒创高产的成功可能性较小。高产应主要靠争取足够的穗数,而选择恰当的播期,冬前形成壮苗是未来提高成穗率的基础。
上一篇: 食用菌的菌种分离时怎样选择种菇?
下一篇: 导致番茄果实畸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