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晚疫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马铃薯

马铃薯晚疫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晚疫病防治措施 ;
晚疫病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并开始蔓延,就很难控制,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将马铃薯晚疫病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1)选用良种
马铃薯块茎是晚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带菌块茎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易形成中心病株,造成蔓延的可能。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无病留种基地。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单打单收。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种薯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拌种可选用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按种薯重量的0.3%加适量草木灰或石膏粉混合均匀后拌种。
(2)高垄栽培
推广高垄栽培,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加厚培土层,防止晚疫病源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带菌率。
(3)科学种植
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连作。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果地上部植株侵染晚疫病,应提前收割病秧并清理出地块,地块暴晒两天后选择晴天再收获,防止薯块与病菌接触。
(4)适时药剂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因此在晚疫病多发季节定期喷药保护能取到显著的防病效果。
马铃薯现蕾前或降水(阴天湿度大)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田间大面积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块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进行封锁控制,每隔7-10天喷施 1次,连喷3-4次。进入现蕾期后开展大田普查,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一是施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95%时,要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即: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或70%安泰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50~200克;或75%猛杀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25~150克;或68.75%易保,每亩每次用药量75~94克预防的效果很好。
二是及时施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每亩每次用25%甲霜灵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0克硫酸铜加500克生石灰加50公斤水兑成等量波尔多液喷雾,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交替使用。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晚疫病的孢子囊产生于马铃薯叶背,因此在晚疫病已有发生,喷施药剂时,在喷叶面的同时,对叶背及地面也要进行药剂喷施,这样才能达到全面防治和控制大面积流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