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整地
种植花椒芽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整地前施入有机肥料、细致翻、耙细整平,做滕1o米,宽1.5米的苗床,便于管理采收。
二、采种
选择树势健壮、结实多、无病虫害、品质优良的盛果期树为采种母树,7月上旬至8月中旬果实呈紫红色、内种皮变黑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果实摊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待果皮晾干自行裂开时筛出种子,去掉杂物,放置于干燥阴凉的室内。切勿在阳光下曝晒,否则会降低种子发芽力。
三、浸种催芽
花椒种子种皮坚硬,富含油质,透性差,发芽慢。在育苗前须经脱脂处理和催芽处理:选当年采收的种子,清除杂质,将种子浸泡在碱水中(种子2公斤加纯碱25克公斤,加水淹没种子,搅拌均匀),48小时后捞出、漂洗,将种子放到容器内,盖上湿麻袋或毛巾,在22~25℃条件下催芽24小时即可播种。
四、播种
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土宜薄(约1~1.5厘米),上盖草帘,保持苗床湿润,1~2天洒水1次,出苗后揭去覆盖物。
五、管理播种
10天左右即可出苗,适宜温度为15~25℃。为加快种芽生长,保持种芽鲜嫩,须定时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注意喷出的水珠一定要雾化,以减少对芽苗的冲击。
六、适时采收
当花椒芽长到10厘米以上,尚未木质化,子叶已经完全展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将种芽连根拔出,冲洗干净,精细包装上市。
1花椒种的选择
包括品种选择和种子选择。
1.1品种选择 用于花椒芽菜种植的品种有大红椒、小红椒、大花椒和日本无刺花椒等,其中小红椒和日本无刺花椒品种现在较常用。
1.2种子选择 花椒种子寿命短,存放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因此种植花椒芽菜的种子必须是当年新采摘的种子。种子采摘时应选择生长健壮、结实多、品质好的成年树为采种母株,采收后的种子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阴干,使果皮自行开裂,种子自行脱离出来。种子处理前要将种子中的秕粒、破粒、杂物等去掉,留下粒粒饱满的种子用于处理。
2种子处理与催芽
花椒种子种皮坚硬、富含油脂、透水透气性差,种植前常将种子进行处理与催芽,以提高其发芽率。
2.1种子处理 方法有两种:(1)将种子与8—10倍的细沙混匀(细沙湿度为60%左右),然后盛放在渗水容器中进行层积处理,经过20—25天后,花椒种子表面的油脂层可被除去。(2)将种子放在2%的碱水或洗衣粉水中浸泡两天,然后搓洗掉种子表面的油脂层。也可用草木灰水浸泡后揉搓,去掉种子表面的油脂层。
2.2种子催芽 将处理过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浓度为4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布袋装好,放入30℃左右的黑暗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出3毫米左右的胚芽时即可播种。
3植播 种植地块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播种前深翻土地,
直播场地应该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于土壤解冻后(3月下旬至4月初)趁墒进行播种,如果土壤较干旱,则应该提前浇水造墒。播种前要求翻耕土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5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做成宽100-120厘米的平畦,畦面要求平整。开沟条播,每畦3-4行,沟间距30厘米,沟深5厘米,沟底要求平整,深浅一致。将种子与沙土混合均匀,撒入沟底后覆盖细土1-2厘米厚;也可做成1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小高畦,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轻轻镇压种子后,覆盖1-2厘米厚的细土。1米2的播种量为75-80克(发芽率≥80%)。地面覆盖草(麦)秸或地膜,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揭去覆盖物,经层积处理过的种子15-2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间距为10-15厘米。
播种 为了保证苗木质量,也可提前于2月上、中旬采用营养钵或纸筒在保护地设施中进行播种。育苗基质为草炭和细炉渣以3:1的比例配成的混合基质,1米3混合基质中加入三元复合肥2千克。在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中装入五分之三体积的基质,浇透水后放3粒种子,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基质。出苗后进行定苗(留1株壮苗),注意及时浇水,控制温室内温度在15-27℃。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4月底至5月初(断霜后)定植。用营养钵在温室等保护地育苗,可比大田直播提早播种,增加苗木生长期,并且较易达到苗齐、苗壮的要求。
3定植
定植时应该选择光线充足、土层肥厚的沙壤地块。定植前2-3周将土地深翻,每亩施堆肥2500千克,腐熟鸡粪240千克,草木灰60千克。将土地整平,做成60厘米宽的畦。定植前1-2天幼苗要浇透水,起苗或脱去苗钵时要求不伤根、不散钵,每畦栽两行,株距为15厘米,每亩定植约1.5万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
4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2-3天浇1次缓苗水。根据墒情,浇万1-2遍水后进行中耕,注意近苗处要浅耕,以免伤根。6月份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7月份再施硫铵20-25千克,施肥后要及时浇水。8月份是多雨集节,要注意田间排水。土壤积水,苗木易发生立枯病。
1.采种:选择树势健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年树为采种母树,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花椒果实呈紫红色时进行采摘。采收时将果实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使果皮自行裂开,种子脱离出果皮。花椒种子极忌高温曝晒。经过曝晒的花椒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甚至丧失发芽力。花椒种子为长圆形,直径为3-4毫米,千粒重为17-18克,种子外有一层极薄的油皮,黑色有光泽,去掉油皮后,其坚硬外壳呈暗黑色,表面不平整。主要品种大花椒、小红椒和大红椒,都可以用来生产花椒芽,但实际生产中一般多选用小红椒品种。
2.种子处理:花椒种子寿命短,难于贮藏,用常规方法将种子密封在牛皮袋中,在室温下存放1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另外,花椒种子种皮坚硬,富含油质,透气性差,发芽也很缓慢,因而在播种育苗前一般需要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沙藏),其目的在于将种子在低温(0-5℃)、适宜湿度(50%-60%)和适当的通气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以促进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缩短种子发芽时间。层积处理的方法是把种子与5-6倍的湿沙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可以用手捏成团但不出水为度。将与湿沙混合均匀的种子盛放在木箱或其它容易渗水的容器中,填入贮藏坑中,坑的深度以当地冻土层以下为准。贮藏半年后就可播种育苗。
3.直播:直播场地应该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于土壤解冻后(3月下旬至4月初)趁墒进行播种,如果土壤较干旱,则应该提前浇水造墒。播种前要求翻耕土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5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做成宽100-120厘米的平畦,畦面要求平整。开沟条播,每畦3-4行,沟间距30厘米,沟深5厘米,沟底要求平整,深浅一致。将种子与沙土混合均匀,撒入沟底后覆盖细土1-2厘米厚;也可做成1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小高畦,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轻轻镇压种子后,覆盖1-2厘米厚的细土。1米2的播种量为75-80克(发芽率≥80%)。地面覆盖草(麦)秸或地膜,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揭去覆盖物,经层积处理过的种子15-2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间距为10-15厘米。
1、播种:为了保证苗木质量,也可提前于2月上、中旬采用营养钵或纸筒在保护地设施中进行播种。育苗基质为草炭和细炉渣以3:1的比例配成的混合基质,1米3混合基质中加入三元复合肥2千克。在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中装入五分之三体积的基质,浇透水后放3粒种子,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基质。出苗后进行定苗(留1株壮苗),注意及时浇水,控制温室内温度在15-27℃。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4月底至5月初(断霜后)定植。用营养钵在温室等保护地育苗,可比大田直播提早播种,增加苗木生长期,并且较易达到苗齐、苗壮的要求。
2、定植:定植时应该选择光线充足、土层肥厚的沙壤地块。定植前2-3周将土地深翻,每亩施堆肥2500千克,腐熟鸡粪240千克,草木灰60千克。将土地整平,做成60厘米宽的畦。定植前1-2天幼苗要浇透水,起苗或脱去苗钵时要求不伤根、不散钵,每畦栽两行,株距为15厘米,每亩定植约1.5万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
3、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2-3天浇1次缓苗水。根据墒情,浇万1-2遍水后进行中耕,注意近苗处要浅耕,以免伤根。6月份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7月份再施硫铵20-25千克,施肥后要及时浇水。8月份是多雨集节,要注意田间排水。土壤积水,苗木易发生立枯病。
4、防治病虫害为害:花椒苗木的病害主要有叶锈病,发病时叶背面出现锈红色的不规则环状或散生孢子堆,严重时扩及全叶。可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为花椒蚜虫,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发现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上一篇: 大豆灰斑病病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或孢囊梗、孢子囊有何形态特征?
下一篇: 水稻中期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