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牛皮蝇蛆病如何诊断?

牛皮蝇蛆病如何诊断?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成虫产卵和幼虫在皮下移行时,患牛烦躁不安、消瘦、产乳量下降、贫血,幼虫在皮下移行时形血肿、窦道,最后形成结缔组织包囊,继而化脓菌侵入,形成脓肿。

牛皮蝇蛆病牛皮蝇蛆病是牛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所引起的慢性疾病。牛皮蝇的雌虫夏季在牛尾上产卵,由于牛尾的不断甩动,将蝇卵粘附于腹部两侧、前后肢及鼠蹊等处。经4-6天,卵孵出幼虫后钻入皮内生存9-11个月。在此期间,幼虫在皮下组织中移行,在背部皮下形成包囊突起。幼虫在皮肤突起部位打孔呼吸。成熟的幼虫从皮里爬出,落地成蛹,1-2个月后成蝇。

诊断和治疗
  对病的判定,只是在幼虫到达背部皮下后才有可能,初时可摸到硬结,继而出现肿胀、小孔及流出的脓汁痂块等。在幼虫近于成熟小孔较大时,用力在四周挤压,可使虫体蹦出。
  治疗应先清除脓痂乱毛,用刷子蘸敌百虫、倍硫磷等药液涂擦,可杀死虫体。严重感染、虫数极多时,应分部位分次涂药,以防一次杀虫过多,吸收中毒。由于虫体到达背部时间不一,在整个流行季节,要涂药2~3次。最近把药物制成易吸收的浇注剂,直接浇注于背部,即可吸收杀虫。内用药物杀死移行发育中的早期幼虫,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流行地区,浇注可在一年中的4~11月间进行。12月至翌年3月因幼虫在食道和脊椎,不宜用药。在成蝇活动季节,在牛体喷洒药液,杀死卵内孵出的幼虫,也可收到保护牛只,降低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