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雏鸭肝炎病的病原是什么?

雏鸭肝炎病的病原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鸭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短,人工感染的雏鸭可在24小时内出现部分死亡。临床上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快。感染鸭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跟不上群,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部分感染鸭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死亡鸭多数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姿势。

  患病鸭群往往表现尖峰式死亡,疾病暴发后,死亡率迅速上升,2~3天内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甚至停息。但对于免疫抗体水平不均一,特别是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雏鸭群则可能出现无规律的死亡。

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es,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雏鸭肝炎病一般来说就是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肝炎呈世界分布,其病原具有三个抗原性互不相关的血清型(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暴发流行,给养殖专业户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有重大意义。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es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es,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

雏鸭肝炎病的病原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