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因素:第一,渔塘、水库多数是使用多年、未护坡的土池,绝大多数养殖户不注重塘(库)底淤泥的清除,年复一年淤泥越积越厚,塘(库)变浅,载水量下降,有机物大量沉积,加上冬季温度也不是很低,池塘、水库冬闲的情况极少,也就很难实行冬季晒塘(库)。第二,鱼塘的建设规划较差,进排水系统不完善,水源不能先行处理,由此造成的水源带病和相互传染相当普遍,特别是在鱼塘连片的养殖基地更加明显。第三,由于全价颗粒饲料的大量推广应用,投饲多,排泄物多,水中的氨氮含量也随之升高,塘(库)水质变化较快,大多数养殖户对高密度精养鱼塘没有配置增氧设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引发鱼病。
2、机体因素:精养鱼塘普遍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促生长添加剂等,促使鱼类快速生长发育,加上放养密度高,水体空间有限、鱼体得不到锻炼,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疾病,如各种过敏性疾病。
3、人为因素:不少养殖户对鱼病的发生没有足够的警惕,渔用工具交叉使用的现象普遍,更有一些人不讲公共道德,将自己的死鱼、病鱼随便乱扔,造成鱼病互相传染。
上一篇: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可用腊质蚜苞杆菌和噻菌铜混合喷雾吗?
下一篇: 使用红霉素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