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苗立枯病症状?xml:namespace>
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二、治理方法
1、苗床土壤处理
代森锌按每平方米3~4克,混拌适量的细土,均匀的撒入土壤中;每立方米土加50%多菌灵粉40克,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揭膜后使药味挥发即可播种。
2、农业控制
适时播种。选用质量好的棉种,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播种为宜,早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是温度,而晚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则是湿度。
深耕冬灌,精细整地。北方一熟棉田,秋耕宜早,冬灌应争取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南方两熟棉田,要在麦行中深翻冬灌,播种前抓紧松土除草清行,棉田冬翻二次、播前翻一次的棉田,苗期发病比没有翻耕的棉田为轻。
深沟高畦,排水降渍。南方棉区春雨较多,棉田易受渍涝,这是引起大量死苗的重要原因。棉田深沟高畦可以排除明涝暗渍,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防病保苗。
轮作倒茬防病。以稻棉轮作2~3年最好,防病效果在50%以上。
温汤浸种。种子经55℃的热水浸30分钟或60℃的热水浸20分钟,发病率可降低50%左右。
3、药剂拌种及种衣剂
每100千克棉子用“401”药液或“402”药液0.2千克兑清水2000千克,播前浸泡24小时。也可简化为用“401”0.2千克,兑水20千克,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100千克棉子上,然后堆起用麻袋盖好,闷种24~36小时。70%硫酸链霉素437.5克有效成分/100千克种子浸种,保苗效果达77.9%。
4、田间喷雾防治
棉苗出来后用0.16%棉增灵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每3~5天一次,连续3次,防治效果为50%左右。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 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上一篇: 三角枫的形态特征与习性 ?
下一篇: 化学防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