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合理密植的适宜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间、空间的不同和自然、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密度确定之后,还要考虑行、株距的合理搭配。行、株距合理搭配的原则是:既能扩大叶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又能减少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便于田间操作管理,达到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获得高产的目的。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种植方式。
正方形种植
行距和株距相等,或株距稍小于行距。一般在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植株受光均匀,分枝部位低,各个方向的分枝大小较一致,单株的分枝数和角果数较多。
宽行密株
行距较宽,株距缩小。在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较高的密度,又发挥了宽行通风透光的优点,便于田间管理。能推迟封行期,减少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产显著。一般情况下,行距35~40厘米,株距18~22厘米。
这种方式采用宽行与窄行相问种植,由于调整了行距,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比宽行密株更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由于预留了大行,推迟封行期,有利于间作套作,有利于后季作物适时套作,解决前作后作的季节矛盾,增产显著,有利于田间追肥、培土、施药等田问管理,特别是方便了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宽窄行具体规格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宽行行距45~50厘米、窄行行距30~35厘米,株距18-22厘米。生产上,通过扩行缩株以改善行问的透光条件、方便后期田间操作,通常应用3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一是对于地力和培管水平一般的田块,1 33厘米为1个组合移栽两行油菜,其中宽行90厘米,窄行43厘米,株距14 -16厘米;二是在地力好、肥料足、培管水平较高的出块,150厘米为1个组合移栽两行油菜,其中宽行10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14~16厘米;三是250厘米为1个组合,按50厘米等行距栽4行油菜,留1个100厘米的宽行,株距14—16厘米。
穴植
在土壤黏重潮湿、整地困难的水稻田,以及土质条件差的山区、丘陵坡地,干旱严重的地区,条播条栽较困难,采用穴植则简便易行,有利于集中施肥、抗旱播种,易于管理,利于全苗壮苗。穴植的行距、穴距及每穴株数,应根据密度高低、种植制度等决定。密度较低时,多采用行、穴距相等正方形形式;密度较高时,采用宽行密穴或宽窄行形式。密度较低时,每穴单株较双株有利;但密度较高时,每穴双株或3株比较单株显著增产。通常情况下,采用行距40厘米、株距26—40厘米的移栽规格,每亩4000~6000穴、栽植8000-12000株,有利于构建高产栽培合理群体,实现移栽油菜生产上省工节本高产增效,并有效地降低移栽劳动强度。
所谓合理密植就是合理安排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植株数及其配置方式(种植规格),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从而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要结合施肥水平、播栽期、品种特性、苗势大小等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
(1)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或者施肥水平较高,植株长势旺盛,枝叶繁茂,种植密度宜小一些;反之,土壤瘠薄、质地黏重,或施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受到一定限制,种植密度宜大一些。
(2)播种期早播早栽的油菜,苗期气温较高,生长快,植株较大,因此种植密度宜小一些;相反,迟播迟栽的油菜密度宜适当大一些,做到以密补迟。
(3)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株型大小各异,种植密度也有区别。植株高大、分枝多而部位低、叶片大、株型松散的品种,种植密度宜小一些;反过来,植株矮小、分枝少而部位高、叶片小、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宜大一些。
(4)气候条件冬季较温暖的地区,油菜生长旺盛,植株较大,种植密度宜小一些;冬季较寒冷、干旱较重的地区,油菜生长缓慢,植株较小,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一些。《蔫s57.如何做到冬油菜的合理密植?
(1)种植密度油菜合理密植的适宜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间、空间的不同和自然、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2)种植方式密度确定之后,还要考虑行、株距的合理搭配。行、株距合理搭配的原则是:既能扩大叶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又能减少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便于田间操作管理,达到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获得高产的目的。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种植方式。
①正方形种植行距和株距相等,或株距稍小于行距。一般在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植株受光均匀,分枝部位低,各个方向的分枝大小较一致,单株的分枝数和角果数较多。
②宽行密株行距较宽,株距缩小。在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较高的密度,又发挥了宽行通风透光的优点,便于田间管理。能推迟封行期,减少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产显著。一般情况下,行距35~40厘米,株距18~22厘米。
③宽窄行这种方式采用宽行与窄行相间种植,由于调整了行距,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比宽行密株更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由于预留了大行,推迟封行期,有利于间作套作,有利于后季作物适时套作,解决前作后作的季节矛盾,增产显著,有利于田间追肥、培土、施药等田间管理,特别是方便了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宽窄行具体规格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宽行行距45~50厘米、窄行行距30~35厘米,株距18~22厘米。生产上,通过扩行缩株以改善行间的透光条件、方便后期田间操作,通常应用3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一是对于地力和培管水平一般的田块,133厘米为1个组合移栽两行油菜,其中宽行90厘米、窄行43厘米,株距14~16厘米;二是在地力好、肥料足、培管水平较高的田块,150厘米为1个组合移栽两行油菜,其中宽行10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14~16厘米;三是250厘米为1个组合,按50厘米等行距栽4行油菜,留1个100厘米的宽行,株距14~16厘米。
④穴植在土壤黏重潮湿、整地困难的水稻田,以及土质条件差的山区、丘陵坡地,干旱严重的地区,条播条栽较困难,采用穴植则简便易行,有利于集中施肥、抗旱播种,易于管理,利于全苗壮苗。穴植的行距、穴距及每穴株数,应根据密度高低、种植制度等决定。密度较低时,多采用行、穴距相等正方形形式;密度较高时,采用宽行密穴或宽窄行形式。密度较低时,每穴单株较双株有利;但密度较高时,每穴双株或3株比较单株显著增产。通常情况下,采用行距40厘米、株距26~40厘米的移栽规格,每亩4000~6000穴、栽植8000~12000株,有利于构建高产栽培合理群体,实现移栽油菜生产上省工节本高产增效,并有效地降低移栽劳动强度。
上一篇: 怎样防治木瓜根腐病?
下一篇: 种植大豆怎么防止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