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属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至今尚缺乏有效药剂,一旦发生,难于根除。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保护无病区
目前我国无病区的面积仍然较大,因此应控制病区棉种向无病区引种。必须引种时,应消毒处理,种子经硫酸脱绒后,再在80%402剂55-60℃药液中浸30min,或用有效成分0.3%多菌灵胶悬剂在常温下浸泡毛种子14h。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棉种。
3.2抗病品种的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比较有效
如中棉所24号、27号、35号、36号、豫棉19号、新陆早9号、10号等基本上都是抗病品种,对控制枯萎病的发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病品种应不断提纯复壮,同时与优良的栽培措施相结合,即良种良法配套,这样才能使抗病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应密切注意生理小种的分布、消长和变异及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3.3轮作倒茬
在重病田地采取玉米、小麦、大麦、高梁、油菜等与棉花轮作3-4年,对减轻病害有明显作用,优良的土壤结构均可以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3.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及时定苗,拔除病苗。棉田增施底肥和磷钾肥,在棉苗2-3片真叶时喷施1%尿素液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提高抗枯萎病的能力。在棉花育苗移栽地区用无病土育苗可明显减轻枯萎病的危害。在发病田里定苗、整枝时及时将有病植株,田外深埋或堆放集中焚烧,施用热榨处理的棉饼和无菌土杂肥,均可减轻发病。
上一篇: 鱼竖鳞病(松球病、鳞立病)的防治?
下一篇: 冬前旺长苗在春季应早管还是应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