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是:控制地上部分茎叶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伸长,原则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
在玉米出苗至拔节期蹲苗能适当控制植株长势,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一般可增产15%以上。玉米蹲苗,主要是通过深中耕、勤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消除土壤板结,散去表墒,保住底墒,促使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健壮。对于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的玉米田,要适当控制浇水,防止苗旺而不壮;对于麦垄点播的玉米,如果土壤干旱,可适当浇水。玉米在蹲苗过程中要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即苗色黑绿,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要蹲苗,反之苗瘦发黄,地力瘠薄或墒情不足的不宜蹲苗。 第二、拔节前应结束蹲苗,以免影响穗的分化。 第三、蹲苗程度要适当。防止蹲苗时间过长,形成“老化苗”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第四、夏玉米苗期短,发育快,田间管理往往失时,不宜蹲苗。麦田套种的玉米苗,因其苗弱,收麦后又很快进入拔节期,应及早管理,浇好“救命水”,追施提苗肥,促苗生长,使其在拔节前迅速转壮。
上一篇: 杏的原产地在哪?
下一篇: 辣椒早疫病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