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虱灵的合成是以硫氰酸铵为原料与叔丁醇在盐酸存在下反应得到硫氰酸特丁酯与异氰酸特丁酯的混合物(简称混酯),经转位得到异硫氰特丁酯(简称异酯),再与异丙胺反应,得到 1-异丙基-3-特丁基硫脲(简称硫脲)。另外,以 N-甲基胺与光气反应得 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氯气反应得 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简称氯化物)。最后将氯化物与硫脲在碱试剂存下,反应得扑虱灵。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氯代叔丁烷-硫氰酸特丁酯-异硫氰特丁酯收率88.38%;硫脲收率96.49%;氯化物收率86.20%;扑虱灵收率78.32%。总收率以硫氰酸铵计66.78%,含量>90%。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当前使用的常规农药药效明显下降。扑虱灵药效高、用药量低(约10克有效成份/亩),残留量低,而且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及生态的不良影响小。
上一篇: 如何掌握养鱼稻田的水稻栽培技术?
下一篇: 斑节对虾丝藻附着症症状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