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混杂,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小
嘎拉是1939年新西兰选育的苹果品种,1960年定名发表并推广,以后又从中选出皇家嘎拉、帝国嘎拉、银河嘎拉、丽嘎拉等。我国河北省于1979年最早引人栽培,1986年陕西引人栽培,1986年山东引入皇家嘎拉,之后迅速在全国大面积发展,很快成为替代金冠的品种之一,成为我国中熟苹果的当家品种之一。由于引种途径的多样和苗子繁育的非可控性,导致发展品种较混杂,良莠不齐,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小,生产中一般品种的栽培比例过大,使嘎拉的发展严重受阻。
(2)发展量小,规模化程度较低,市场供给不足
我国苹果总体上表现为早熟品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相对过剩。中熟品种不到苹果发展总量的20%,嘎拉苹果的发展不足苹果栽培总量的5%,而且嘎拉的发展都比较零散,没有呈规模发展,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多年来嘎拉苹果售价均较高,这种现象很不利于商品化生产,生产销售成本均较高。
(3)嘎拉本身特性决定了果实均一性差,成熟期不一致,提高整体品质难度大
嘎拉具有极易成花,腋花芽较多,一旦结果树势极易衰弱等特性因而也决定了果个大小参差不齐,如管理不当,小果较多;由于果实在树体中所处的部位不同,花芽结果枝条差别较大,嘎拉苹果的成熟期很不一致,品质差异性较大。
(4)采青现象严重,质量大打折扣
由于我国早熟苹果严重不足,贮藏苹果大体在5~6月销售已毕,7~9月市场苹果供给量少,售价较高,于是部分果农便采摘嘎拉供市。一般早采一月左右,有的甚至早采40天。早采果由于果实中物质积累不充分,果个小,风味差,很不利品质提高。
(5)市场不规范,出现无序竞争现象
苹果市场不够成熟,苹果交易不规范。近年来,苹果市场波动较大,收购与销售均以市场为中心操作,因而会导致劣质果品流入市场,出现低价倾销现象,进而也使得嘎拉生产者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6)嘎拉贮藏性差,销售具有局限性
嘎拉成熟期较早,果实成熟时外界气温较高,果实不耐贮,一般贮藏期不足两个月。销售季节性特别强,这限制了嘎拉的大面积发展。
下一篇: 怎样预防蘑菇的硬开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