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化学除草。在小麦3-4叶期且日平均气温大于10℃时,针对麦田杂草种类,选用适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严格用药剂量。
二是适时镇压。渭北旱塬旱地麦田及灌区对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土壤不实,坷垃较多的田块,分蘖后要进行镇压,以压实土壤,促根增蘖。对于旺长趋势的麦田,可选晴天下午镇压2-3次,控制旺长。
三是适时冬灌。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促使苗情转化升级;对于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四是预防冻害。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强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灌溉、撒施有机肥、秸秆覆盖、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
五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对晚播麦田,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冬前一般不需进行田间管理,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根增蘖。春后管理上以促为主;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控制肥水,做好化控与镇压,防止冬前旺长和冻害;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以浇好冬水为主,确保壮苗,安全越冬。
六是防治虫害。对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毫升拌炒香麦麸2-3公斤于傍晚顺麦拢撒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