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高产创建小麦分类管理措施 小麦

高产创建小麦分类管理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品种选用“石麦001”、“川麦107”、示范推广新品种。

  2、精细整地,保证播种质量:前作的水稻或烤烟收获后,应根据田间土壤含水量适时旋耕或翻挖,3米分墒,做到墒平、土细、沟直(沟深20厘米、沟宽30厘米)。

  3、播种时间:根据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生育期,我县的气候特点,为减轻晚霜冻害及解决好大春水稻和烤烟移栽时间的矛盾,播种节令应用于应在霜降前5天开始播种。即从10月20日开始至10月30日止为小麦最佳播种期。示范推广东省新品种要按其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生育期来确定最佳播种期。

  4、播种量:根据不同的产量指标、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播种量,一般亩产在400千克以上,土壤肥力较好的,每亩播种量需要8千克,土壤肥力中等的每亩播种量需要10千克,基本苗达到15—18万。最高茎蘖数达40—50万,每亩有效穗达30—36万即可获取高产。

  5、规格化种植:合理密植、规格化种植、通风透光好是减轻病害,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小麦实行小墒6×6寸等距离条播是目前最合理的种植规格,也可实行小墒撒播。

  6、小麦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N、P、K化肥配合,适时可施追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对肥料的需求。每亩应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拌普钙40—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尿素或销铵10—15千克进行条施或撒施。杜绝出现“白籽田”和施露田肥。追肥应根据苗情长势在幼苗三叶期(出苗后约17天)亩施碳铵20—25千克,拨节肥(施分蘖肥后约46天)亩施碳铵20—30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

  7、小麦水分管理:根据田间土壤水分,播种后如出苗有困难的田块要及时灌出苗水一次,以后要根据田块的墒情分别灌溉分蘖水及拨节水一次,孕穗水一次。

  8、小麦化学除草: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的2—3叶期时,要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选用“绿麦隆”、“骠马”等药剂进行化除草一次。

  9、小麦病、虫害防治:病、虫防治要根据预测预报,在病、虫发生时期及早用药进行防治,病害防治以白粉病和锈病为主,虫害防治以蚜虫为主。

  10、小麦收获:小麦要做到适时收获,一是可以减少大小春茬口矛盾,二是尽量做到棵粒归仓。

一是适时开展麦田化学除草。为提高麦田杂草防除效果,逐步改变农民“重春季杂草防除,轻冬前杂草防除”的习惯,积极推广冬前化学除草。通过现场指导、宣传培训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冬前化学除草的好处,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开展冬前杂草防治,同时,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进行统一防治。

  二是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地力差、底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缺肥弱苗田,适时追施肥料,亩追尿素5-10kg,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特别是对稻茬麦盖土少和“空中下蛋”及贴茬播种施肥少的麦田进行盖土和追施土杂肥、化肥,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防寒抗冻能力;对底肥较足、土壤肥力较好、群体适宜的壮苗田可不追冬肥。

  三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为加强麦田管理,费县农业局灵活采取培训指导方式。11月份以来,农技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田间现场讲解、入户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冬前浇灌越冬水、划锄镇压、防除杂草等技术措施,让农民掌握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条件、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不仅确保了冬前麦田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而且提高了技术措施的应用效果。目前,全县小麦苗情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为实现明年夏粮丰产奠定了良好的苗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