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是茄子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保护地。茄子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主要是成株期发病,危害茎基部。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或受到霜害、冻害和肥害的田间发病重。在10-20℃较低温和95%-100%高湿的条件下易繁殖,棚内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4-8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大棚内湿度较高是茄子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期也是病害发生较重的时期。生产上,茄子菌核病易与青枯病和枯萎病混淆,要注意区别。
1、发病症状
(1)苗发病
茎基初呈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为棕褐色,并迅速绕茎一周,潮湿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和黑色、坚硬、鼠粪状菌核,软腐状,但无臭味,干燥后为灰白色,病部有时溢缩,幼苗枯死。
(2)茎部发病
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后变为灰白色,有时出现轮纹,病斑绕茎一周,并上下扩展,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无臭味。茎部皮层腐烂,严重时髓部也解体霉烂,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干燥后髓空,病部表层易破裂,纤维外露呈麻状,植株枯死(田间症状整体表现似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但茄子青枯病病枝斜切面放入盛有清水的透明容器中,可见菌脓溢出;茄子枯萎病近地面病茎维管束发生褐变,呈浅褐色或深褐色。二者病部均不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菌核)
(3)叶片发病
叶缘初呈水渍状淡绿色,以后变成褐色圆斑,有时有轮纹,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病斑易破裂、
(4)花蕾及花发病
出现水渍状湿腐,严重脱落。
(5)果实发病
受害部常始于果面残留的花瓣处或向阳面,初为水渍状斑,以后褐腐,稍凹陷,有浅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生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菌核。
2、防治措施
(1)棚室消毒
定植前棚室要消毒。土壤深翻15-20厘米,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千克,加适量干土混匀,均匀撒施畦面,然后耙入土中;也可进行高温处理,将温度提高到55℃以上,保持2小时,杀死土内菌核。
(2)农业防治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氮肥,及时排水,通风降湿。移栽后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防止病菌扩撒。田间不可漫灌,防止湿度过大。露地和大棚种植,均可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既可防止土壤中病菌扩散,也可降低田间湿度。
(3)茄子种子处理
茄子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杀死菌核。用占茄子种子重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4)喷粉
保护地可使用粉尘法防治,每亩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1千克,连续喷3-4次。
(5)化学防治
苗期发病初期,适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咯菌腈乳油4000-80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超微利粉剂250粉剂,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咯菌腈乳油1000-20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福·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雾,10天1次,共喷2-3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上一篇: 在阿勃勒在花园中应该如何应用?
下一篇: 薄荷如何进行扦插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