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养好大雁鹅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养好大雁鹅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种鹅分四个阶段进行筛选:第一阶段:从2年~3年的母鹅所产蛋孵化的大雁鹅中选择准时出壳、体格健壮、绒毛光泽好和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雏作为留种雏鹅。第二阶段:在70日龄左右,把生长快、羽毛符合品种标准和体质好的留作后备种鹅。第三阶段:在130日龄至开产前进行,公鹅要求体型大、体质好,各部分器官发育匀称,有雄相,眼睛灵活有神,喙长而钝,紧合有力,颈粗长(肝用鹅颈要短粗),胸深而宽,背宽而长,腹部平整,胫较长且粗壮有力,两胫间距宽,鸣声宏亮。母鹅要求体型大而重,羽毛紧贴,光泽明亮,眼睛灵活,颈细长,身长而圆,前躯较浅窄,后躯深而宽,臀部宽广,腿结实,距离宽。第四阶段:选择产蛋多、持续期长、产蛋大、体型大、适时开产的母鹅留作种鹅,此法多在第一产蛋期后进行。

按种鹅生长和生产规律规划生产
    鹅苗的饲养
  雏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但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供给雏鹅的饮水必须清洁卫生,温度适宜(20℃左右)。第1天饮用5%的白糖水,可提高雏鹅成活率。
   中鹅的饲养
  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中鹅阶段。中鹅消化器官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增强,应以放牧饲养为主。放牧时以200只~300只一群为宜,鹅群过大,容易造成鹅只采食不均,影响鹅群整齐度。放牧时应让鹅慢慢采食,不能乱赶乱追,防止踏残跌伤和采食不好。放牧时间以每天9小时左右为宜,上午5小时~6小时,下午3小时~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中午阳光直射,不可整天放牧。
  
  鹅苗的饲养
  在冬季和休产期,应使种鹅得到优质的青绿料,适当补充精料即可。一般在产蛋前4周开始改用种鹅日粮,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6%~17%。在整个繁殖期间每天每只种鹅按体重不同喂给250克~300克的混合粉料,并全天供应足够的优质粗饲料。2年以上的种鹅主要靠放牧粗料为主,适当补饲少量精料。公鹅喜欢啄斗,编群最好在繁殖季节之前,以免临时编群引起骚乱,影响鹅群受精率。
抓好产蛋期管理 提高种鹅繁殖力
  配种公母比例适当
  一般大型鹅种公母比为1∶3~1∶4,中型1∶4~1∶5,小型1∶6~1∶8。有些品种的公母鹅体格相差悬殊,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有条件的种鹅场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种,可提高种蛋受精率和饲料报酬。
  合理补充光照
  一般光照时间13小时~14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25勒克斯就能满足鹅产蛋、配种需要。把光照时间适当延长到14小时~16小时,可使鹅产蛋期延长,提高产蛋量,增加全年种蛋量,提高种蛋利用率。
  供足营养
  种鹅繁殖期须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日粮。每千克精料含代谢能11.34兆焦~11.76兆焦,粗蛋白质16%~17%,钙、磷比为2.5∶1~3∶1。日粮应以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和混合精料为主,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饲料。
  科学配种
  鹅是一种草食水禽,其早上在水上交配比在陆地上交配有较高的受精率。因此,放牧的理想水面是水深0.7米~1.0米缓慢流动的清洁水。一般鹅群在1公6母的比例下自然配种,可得较高受精率。

抓好种鹅的疫病防治
  小鹅瘟是危害鹅的主要传染病。预防时可在种鹅开产前30天肌肉注射小鹅瘟疫苗,所产种蛋可获得母源抗体,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避免发生小鹅瘟。对开产前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的雏鹅,用其种蛋孵化的雏鹅无母源抗体,应在雏鹅出壳后立即注射抗小鹅瘟血清,10日龄后再接种疫苗1次,可获终生免疫。禽霍乱是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尤其对水禽的危害较大。在饲料中添加0.3%的土霉素粉,连用3天~5天,每月1次。也可采用禽霍乱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另外,在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在鹅14日龄时用H5重组苗进行首免,3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强化免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