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绿斑驳病毒病的发病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幼叶出现不规则的褪色或淡黄色花叶,绿色部位突出表面,叶面凹凸不平,叶缘上卷;病蔓生长停滞并萎蔫,严重时整株变黄,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病果表面出现浓绿色斑纹,有时在中央出现坏死斑;成熟果肉全变暗红色,内有大量空洞呈丝瓜瓤状,水分很少,味苦不能食用,在其他作物上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局部坏死等症状。使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一般损失15%-30%,严重的造成绝收。
西瓜绿斑驳病毒病是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935年被发现以来,曾先后在英国、德国、丹麦、荷兰、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西瓜绿斑驳病毒病以前在我国大陆没有记载,2005年辽宁省盖县发现西瓜绿斑驳病毒病,2006年12月中国农业部发布788号公告,将其列为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西瓜绿斑驳病毒病为害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幼叶出现不规则的褪色或淡黄色花叶,绿色部位突出表面,叶面凹凸不平,叶缘上卷;病蔓生长停滞并萎蔫,严重时整株变黄,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病果表面出现浓绿色斑纹,有时在中央出现坏死斑;成熟果肉全变暗红色,内有大量空洞呈丝瓜瓤状,水分很少,味苦不能食用,在其他作物上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局部坏死等症状。使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一般损失15%-30%,严重的造成绝收。
西瓜绿斑驳病毒病发病规律
该病以种传、土传和接触性传染为主要途径。可以随种子或流水远距离传播,随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病毒在种子或土壤内可存活1年以上。常温下病毒侵染力可保持数月,在0℃可保持数年。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1天后致幼嫩叶片显症。此外,该病毒很容易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及病毒借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的伤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径,田间或棚室高温发病重。传播媒介为桃蚜和棉蚜,黄瓜叶甲虫不传毒。带病残留物可经土壤传播至根部,但可以通过溴化甲烷对土壤进行熏蒸而防止病毒的侵染。
在黄瓜上,种子丰收后一个月种子传毒效率为8%,保存5个月则下降至1%。种传也出现在瓠瓜中,在西瓜中髙达5%,虽然病毒在种子中不能检测到。种子污染大多是外部因素引起的,并可以通过干热处理,减轻种子传毒而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黄瓜绿色斑驳病毒可以经啤酒花菟丝子传毒。
此外,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易发病。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易发病。
上一篇: 镁、硫肥对玉米生长起什么作用?
下一篇: 花卉幼苗期白绢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