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旱防涝 立秋后往往旱情严重,8月中旬~9月中旬这一阶段0~40厘米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以上,只有在足够的水分条件下,棉花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无水等于无肥,且棉株产生乙烯的量大大增加,导致花、铃大量脱落和早衰。因此,若低于这个指标就要浇小水或隔行浇水,切忌大水漫灌或浸泡,做到随灌随排,保持棉田排水畅通,不出现积水尤为关键,以免影响根系的活力。同时,注意暴雨及秋雨过多对棉花的涝害,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保养根系,减少烂铃。
2.及时打顶、整枝 棉花进入蕾期,应适当摘除第一二层果枝上4~5个早蕾,促棉花早搭丰产架,并集中坐桃;立秋前摘除顶心,能有效抑制棉花上部无效生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上部幼蕾正常结桃,增加秋桃数量。打顶后及时抹除赘芽。应及时整枝,促使养分向生殖生长转化,达到保幼铃增铃重的目的。摘除棉花底部无效老叶,将布满害虫的废枝叶带出棉田,挖坑深埋,以减少棉田害虫数量。
3.防止贪青晚熟 棉花生长后期因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过晚,棉株生长过于旺盛易导致贪青、晚熟,晚秋桃多,棉桃不能正常开裂,影响棉花品质,此时,应采用喷施乙烯利催熟。施用乙稀利时,应掌握在“寒露”至“霜降”前后、平均气温连续3天在20℃以上、80%以上棉铃期达40天以上时施用。667平方米用40%的乙烯利100~15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4.科学治虫防病 各地应根据植保站的预报,重点做好黄萎病、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棉蚜虫、棉铃虫等害虫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防治时注意混合用药和轮换用药。由于黄叶枯死病是一种营养不良并以缺钾为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棉田缺乏有机肥、瘠薄及干旱均是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时可采用补施钾肥及叶面喷肥的方法。
上一篇: 牛的反刍在什么情况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