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钙:
套袋果缺钙是影响苹果外观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苹果缺钙的主要表现;一是皮孔横裂:导致果面出现细密裂纹甚至裂口;二是痘斑病:皮孔坏死,形成直径和深度小于2毫米的坏死斑;三是苦痘病:皮孔坏死,病斑形成直径和深度超过2毫米。另外,蜜病(水心病)也与缺钙有关,套袋苹果补钙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苹果补钙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幼果期喷钙;二是开花前后土壤施钙,幼果期喷钙的关键技术有三,一是时间:落花后6周内是苹果吸收钙最强的时期,吸收量可占全年总吸收量的92%以上,落花后到套袋前喷钙3-4次,效果较好。二是选择钙产品及使用浓度:国内普通的液体钙产品,含钙量一般5%左右,有效浓度为400-500倍;优质钙产品含钙量在10%以上,有效浓度为1000-1500倍。三是硼钙协同;硼能促进钙吸收,喷钙时要加入硼。
土壤施钙的技术关键有四,一是产品选择:必须是水溶性钙如硝酸钙;二是施用时期:必须在开花前后;三是施用位置:必须施到根区,技术树冠投影线内30厘米左右,深度也应达到30厘米以上,土面撒施,效果很差;四是施用量,根据树体大小,缺钙程度,每株施硝酸钙1-3市斤。
2.防止果锈:
除少数品种(如金冠)个别植株的果锈可能是病毒类病害导致之外,常见果锈都是因皮孔受伤后在愈合而形成的皮孔突起和皮孔膨大。皮孔受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幼果期用药不当,苹果落花后一个月左右称为幼果期,此期果皮幼嫩,对各种刺激都很敏感,如果此期使用有刺激的化学物质,极易损伤皮孔,形成“果锈”。多年调查证明,最易诱发果锈的化学物质主要是含有无机硫、无机铜的杀菌剂,高毒有机磷、乳油类杀虫杀菌剂及劣质叶面肥,近几年的使用经验证明,套袋前使用比较好、对幼果安全的杀菌剂有80%大生M-45、80%必得利M2-120及类似产品600-800倍、35%福连(多、戊)1000倍、70%品润(代森联)800~1000倍、25%真高(苯醚甲环唑)8000倍、35%金真高(苯醚甲环唑)10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80%多菌灵1200-1500倍、70%甲基硫菌灵1000-1200倍等。上述药剂提倡交替使用,杀虫杀菌剂应该使用微乳剂、可溶性液剂、悬浮剂,尽量不要使用乳油剂型,以免破坏果面蜡质层,诱发果锈。杀螨剂可使用悬浮剂型的20%真螨敌(四螨嗪)2000倍或50%四螨嗪5000倍和微乳剂型的5%能尔(齐螨素)5000-6000倍、广谱杀虫剂可使用48.8%绵窘(毒死蜱、微乳)1500-1800倍、5%标美(甲维盐、可溶性液剂)、45%荣锐(毒氟)3000-5000倍等,杀蚜虫及盲椿象可使用猛斗(30%啶虫脒微乳)6000-10000倍、50%氟化比(吡虫啉、粉剂)3000倍等,提高果品外观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上措施必须全面贯彻。也就是说,既要使用优质、安全、高效的杀菌及杀虫剂又要注意补钙补硼,还要注意不使用劣质叶面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果品外观质量的损伤,甚至全军覆没。
苹果套袋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这一时期是苹果多种病虫为害的重要时期,也是一年中果树病虫害防治最为关键时期。病虫害主要有: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蚜虫、叶螨、金纹细蛾、介壳虫等。今年春季雨水偏多,更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防治尤为重要。
应在套袋前1-2天施药。此时正是苹果幼果期,果面蜡质尚未形成,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敏感,加之这一时期病虫发生种类多,所以用药要特别谨慎,应遵循“广谱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则,避免使用含铜、硫、氯、锰等离子的药物,以免产生果锈及其它药害。杀菌剂可选择安泰生、比得利、易保等保护型杀菌剂,已产生病斑的果园可选择多菌灵、甲托、福星等内吸治疗型杀菌剂;杀虫剂可选择灭幼脲、阿维菌素或吡虫啉等。施药时,加入一定的钙肥,可有效防治苹果苦痘病和蜜果病。
注意事项:
1、喷药时宜选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雾化程度要好,喷雾要均匀。
2、药液干后方可套袋,喷药后遇雨,套袋前应再补喷一次。
上一篇: 土瓶草对生长温度有没有要求?
下一篇: 大蒜粉的主要成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