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化除和病虫害防治最适宜时期
一、 田间管理要点 |
化学除草应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玉米播后苗前可使用40%乙阿合剂,200—250 毫升/亩,兑水4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或采用50%乙草胺乳油, 100毫升/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行间地表。套种玉米可于麦收后玉米长至30厘米以上时定向喷雾,每亩可用20%克无踪水剂10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洒地面,注意不要喷到玉米上。
5.搞好苗期虫害防治。玉米出苗后可用2.5%敌杀死3000—4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辛硫磷毒砂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喷洒玉米苗防治粘虫。
化除化控方法
玉米苗5叶前亩喷洒苗后除草剂玉宝(48%矾嘧+秀去津可湿性粉)90克或清闲(24%烟嘧+秀去津悬浮剂)10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除田间杂草。在玉米6-12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粉30—50克或30%胺鲜脂乙稀剂20毫升兑水30—50公斤叶面喷洒,促进茎杆健壮生长。防止倒伏。
病虫害防治重点
(一)治虫。一是苗期防治蓟马、粘虫、等虫害,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洒;二是播后35-45天 (玉米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当玉米螟虫株率10%时,用1.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丢心防治玉米螟;三是播后55天左右(吐丝期)当玉米螟虫株率20%时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滴果穗花丝茎部,雄穗蚜虫率40%以上时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雄穗,防治雄穗蚜虫。
(二)治病。当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锈病等病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用50%多菌灵100克或12.5%稀锉醇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50克防治褐斑病、大小叶斑病、锈病等病害。
一、虫害 我市夏玉米发生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包括蛴螬、二点委夜蛾、耕葵粉蚧、地老虎等)、蓟马、粘虫、棉铃虫、玉米螟、蚜虫等。
(一)危害 1、地下害虫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二点委夜蛾、耕葵粉蚧等。2、玉米蓟马的危害。蓟马危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群众不便于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危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危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3、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危害。主要是危害叶片。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二)防治 1、地下害虫:(1)清除玉米苗根基周围的覆盖物。及时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秸和麦糠,减少二点委夜蛾适生环境,消除对其发生的有利条件。一旦发生幼虫危害,及时清除田间囤聚在玉米苗基部的麦秸后用药围棵保苗,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2)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3)毒饵诱杀。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菊酯类0.5公斤,拌棉仁饼粉或麦稃50公斤,对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4)撒毒土。亩用DDV300~500毫升拌20~25公斤细沙土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 2、防治蓟马、粘虫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10克或2.5%氟氯氰菊酯50毫升加40%毒死蜱3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喷雾。 3、防治玉米螟,当心叶期或抽雄前后花叶率达10%时,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心、喷叶腋、雄穗苞和果穗。也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5kg 拌细沙5~6kg制成毒土,每亩施4~5kg 。
二、病害
(一)危害 1、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感病后,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病株矮缩,节间粗肿缩短,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株不能抽雄,雌穗畸形,籽粒很少,或者不能结实。2、褐斑病:危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斑点,小斑点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发生特点:麦收后播种的玉米易发病,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玉米易发病。3、茎腐病(俗称烂茎病、腰烂病)为土传病害,且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 发病初期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缢缩,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4、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初侵染主要是散落于玉米田土表或浅土层的菌核。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温湿度条件是影响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5-30℃气温、90%以上相对湿度,是玉米纹枯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候条件。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败,叶片枯死,并逐渐向上扩展。5、瘤黑粉病:发病条件:田间病源菌充足,夏季温湿度条件适宜,品种抗病性差。生产上应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消灭病菌来源,玉米生长期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
(二)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包衣种子或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增强抗逆能力。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提早播种时间。 2、药剂防治:在玉米 4~5片叶期,每667 ㎡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叶面喷雾;玉米初发病时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以控制病害的蔓延,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茎腐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根茎,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也可在发现零星病株时,用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上一篇: 阳台蔬菜育苗小窍门?
下一篇: 猪长期厌食、消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