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来看,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必须经过3个过程:第一,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即要有形成产量的物质来“源”;第二,要有能容纳光合产物的籽粒,即要有贮藏物质的“库”;第三,要求运转系统能将光合产物运输给籽粒,即所谓“流”耍扬顺。其中任何过程受阻,都会限制籽粒产量的形成。
1.单位面积穗数
单位面积穗数决定于种棺密度与平均每株穗数。在低密度范围内,学位面积穗数几乎与密度成正相关。因为,在此情况下,每株穗数受密度影响少,不出现空株或空株率出现机会很少。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稿数增加幅度逐渐降低,双穗率显著减少,空株率明显增加。与稻、麦相比,玉米单株穗数的调节能力低,一般每株只结一个果稿,遇不良环境条件会巾现大量空株。所以,培育适宜密植的品种。通过密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B6V国内外报道的高产记录绝大多数是通过增加穗数实现的。
2 每稳粒数
玉米每穗粒数是一项比较不稳定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每穗结实粒数与分化的小花数有关。每穗分化的小花数是由品种特性所决定的。
许多试验表明,决定每穗粒数的临界朗并非在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而是在抽丝前后各15大的时期内(具体时间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抽丝前,果穗进入性器官形成期c以后,果穗顶端的一些小花常退化成发台不完全的败育小花。在高密度条件下,败育的小花数比低密度下的显著增多。抽丝期。省的小花花丝不能抽出,不能授粉。特别是果穗顶端的小花形成较晚,如果光照不足,或水分亏缺,或矿质营养不足,或遇高温或低温等恶劣环境条件影响,更易受害。不能抽丝。或从丝抽出过晚,失去授粉机会,不能进一步形成籽粒,使籽粒数大量减少,甚至为空棒。
3.粒重
土米个同品种的下粒重差异显著。但是,同一而种在不同条件下,千粒重比单位面积上的粒数和每穗粒数的变化幅度少得多。据莱阳农学院(1980年)的一项栽培密度试验结果分析,密度从诲亩3400株增加到3700株和400晰,每穗粒数降低了3.3%和10.3%,变异系数为5%;干粒重降低/1.2%和4.9%,变异系数为3.9%.内此可见,在不同密度下/6穗粒数比千粒重的波动大,干粒重足比较稳定的产量构成因素。这是因为粒数决定于小花分化、授粉、受精棚灌浆等一系列过程;而粒置仅决定于受精后胚和胚乳细胞数日的增加、体积的扩大和胚乳细胞干物质的积累过程。显然,粒数比粒至打更高的机会遭受到不良条件的威胁。籽敞形成和灌浆成熟期是粒重的决定时期。达期间的光照时间、温度和水肥供应等对粒重都有很大影响,加强后期管理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措施。
上一篇: 豆科菜田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技术?
下一篇: 番茄灰霉病农业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