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菜豆尚未收获完毕时,继续加强肥水,防止早衰,促进腋芽早发旺长.继续开花结英,称为再生栽培,也有叫菜豆翻花.促进翻花的措施是在菜豆盛收后连续重施追肥2-3次,保持植株良好的营养生长,再生植株的侧蔓上发生大量花序,主蔓顶部的潜伏花芽也因营养良好而开花结英。一般间隔15天后,开始收获再生菜豆,可延长采收期1个月左右,增加了夏天淡季供应,可增
1、选用抗逆性强、结荚率高的品种。高山栽培主要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2、加强肥水的管理。首先要施足基肥,前期轻追肥,开花结荚期重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苗期控制浇水,初花期不不浇水,开花结荚期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要及时排水。3、合理密植。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及时搭架引蔓和摘除病、老叶,加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此
春栽矮生种行距30—40厘米、穴距15—25厘米,每穴直播3—4粒种子,每亩用种量8—10公斤;蔓生种行距60—80厘米、穴距15—25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每穴留苗2—3株。秋播者生长期较短,密度还可增加。采用深沟高畦整土。每畦种双行,雨季注意开好排灌水沟利于出苗。子叶出土后,应及时降低苗床温度,以防止幼苗徒长。按前述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和因市场需求选择
采取药剂浸种和拌种等方式。
豆角卷叶的原因可能是病毒病引起的畸形变态,病毒病的发生主要由品种抗病性差,前期蚜虫危害传毒及连作等因素引起。防治病毒病的方法:一是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二是防治蚜虫,三是在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菜豆秋延后栽培技术要点菜豆可作秋季栽培,一般于7月底至立秋前播种,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始收,10月下旬罢园。秋延后栽培播期比秋季栽培播期迟10天左右,到10月上旬覆盖大棚,使收获期延长至11月底至12月上旬。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品种选用:蔓生种仍用绿龙芸豆,矮生种可用供给者或优且者。(2)适宜播期:秋延后栽培,湘北地区以8月中、下旬播为宜,用
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菜豆是以早熟为目的的,应尽量提早定植。但是菜豆幼苗期对温度比较敏感,短期在2-3C的低温下开始失绿,〇C时受冻害。幼苗的临界地温为13C左右,13C以下根少而短,10C以下根系不能伸长。栽培菜豆的大棚必须提早扣棚,在棚内土壤化透,10cm地温稳定通过10C以上,最低气温达到2-3C以上时才能定植。在土壤化冻后提早深翻耙平,做成1-1.2m宽的畦,
黑龙江农场菜豆高台大垄双行栽培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和干旱、半干旱的瘠薄地,菜豆多以单作的形式种植,西北地区一年仅种植一季。在其他水肥和地力条件较好的地区,菜豆多与其他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马铃薯、烤烟、果树、木薯、咖啡等混作、间作或套种。在华北地区,农民习惯在高粱地里套种蔓生菜豆,具体做法是:春播高粱,当植
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要加强通风。白天仍需20~25度,夜间13~15度,并适时撤掉草帘。定植后小浇一次稀粪水。菜豆浇荚不浇花,第一花序开花期一般不浇水,嫩荚坐住后结合浇水,每亩追复合肥,或15~20天叶面喷一次施丰乐高效强力肥,或随水冲施腐熟粪水,增产显著。此后增加浇水次数,每收一次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追一次肥浇2次水,促使幼荚生长。
1.发芽期播种至露真,约10~14天。2.幼苗期的抽蔓期露真至开花。矮生菜豆约一个月,蔓生菜豆长3~4叶后抽蔓,约经30~40天开花。3.结果期开花后座果进入结果期。从播种至开花所需日数,矮生菜豆约40~45天,蔓生者约45~60天。开花以后10~15天即可采摘。以上三个时期。1.发芽期播种至露真,约10~14天。2.幼苗期的抽蔓期露真至开花。矮生菜豆约一个月,
播种后主要以防寒保温为主。草苫子晚揭早盖,晚通风,早避风,使棚内温度保持20°C-25℃。5-7天内可以出齐苗,8-10天子叶即可展开,应将温度降至白天15’C-20℃、夜间10-15°C,以防徒长。真叶出现到长出第4-5片复叶期间应当提高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为20℃左右,以保证花芽分化,促进根和叶的生长。草苫子早揭晚盖,通风时应逐渐加大,先将棚两头揭开
菜豆喜温,不耐热也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8℃以下、35℃以上不易发芽。幼苗生长适温为18~20℃,13℃以下停止生长。开花结荚期的适宜温度为18~25℃,15℃以下、27℃以上均不能结荚,出现落花落荚现象。同时,菜豆从播种到开花需要700~800℃的积温,低于这一有效积温,菜豆植株即使开花,也不会结荚,所以在春季早熟栽培中,播种期不能过早。
普通菜豆的播种方式有人工穴播、机械开沟条播、人工点播器点播和播种机播种等。播种深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重黏土为2.5~5厘米,轻壤土为5~10厘米。播种规格又因菜豆类型而异,矮生品种单作的行距一般为50厘米,株距15~20厘米;如果是穴播,穴距30厘米,每穴4~5粒种子。蔓生品种行距70厘米,株距25厘米。为了便于管理,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
菜豆主要虫害有蚜虫,斑潜蝇等。菜豆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红叶螨(又名红蜘蛛)、白粉虱、豆荚螟等。
防治方法:①做好虫情预测,掌握防治适期。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豇豆田或其他豆类作物田块1-2块,自作物始花期随机取样调查花朵100朵左右,调查花蕾被害数与百花虫数。在花蕾被害率达到10%或百花有虫15头时即需要喷药防治。最佳防治适期一般是在豆野螟成虫产卵高峰后5-6天或1龄幼虫发生高峰后2-3天。②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花荚,将所
潮湿时叶、茎蔓、豆荚的病斑上常分泌出黄色菌脓。高温多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种子带菌,幼苗期病菌为害子叶及生长点,并产生菌脓。
菜豆炭疽病病菌在6度以下,27度以上均不适于生长。
发生原因:土壤干燥影响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少,在土壤pH高的田块也易发生缺硼;施用过多的钾肥,影响了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
对于种植菜豆的菜农来说,冬季落花落荚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菜豆对温度、光照、湿度、养分的要求都较高,一旦管理不好,极易造成落花落荚。因而,冬季如何保花保荚就成了菜豆管理的难点。首先,温度要掌握好。菜豆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落花落荚,一般来说菜豆结荚的最适温度为19-25℃,高于25℃或低于19℃都能引起花芽不能正常分化,造成
菜豆病毒病多表现系统性症状,病株出苗后即显症,因引起该病的病原种类很多,田间多发生混合侵染而产生不同症状。植株受害后,叶片出现明脉、产生褪绿带、斑驳或绿色部分凹凸不平,叶片皱缩、扭曲、畸形,植株生长受抑制,株形矮小,开花迟缓或落花,开花结荚明显减少,豆荚短小,有时出现绿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