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样方法。按照示范田自然分布情况,将千亩示范田平均分为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10个点。每点面积=行长×行距×行数,不少于67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样点面积确定后,做好样点四角标记。将样点的谷穗掐取装袋后,做好标签,记录户主、地点、取样时间等,一并封口。二、上场脱粒。将袋装穗头倒出晾晒2小时后打穗脱粒,打净后用扇车风选,去杂去瘪
绿色小米谷子是吉林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从谷子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独具特色的纯天然绿色小米谷子新品种,通过国内知名谷子育种、基因研究、营养学家等方面专家的技术鉴定,专家门一致认为该品种填补了全球自然界无绿色小米的空白,有望成为继“沁州黄”小米之后身价最高的谷类作物,开发价值比黄小米更大。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首批
谷子适应性广,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粘土、砂土都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最为适宜。谷子喜温怕涝,土壤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应及时排水。谷子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长.
危害轻,尚不需采用特定防治方法。局部病重田块,可考虑实施轮作和种植轻病品种。
谷子幼苗能拿上手就开始间,间到5叶期为止,大约5~6天。为了使“谷间寸”进行的好,要精细计算播种量,播种时种子里混拌一定数量的填充物,稀释播量,下种散落减少间苗用工,播种要选择特别干净的地块,防止草荒。间苗要点:先拔草,后间苗;先间小苗和弱苗,后间大苗和壮苗;要单株提,不要大把拔;要等距均匀留苗。
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一项实用种植技术。其主要技术措施有:一、严格轮作倒茬,适时整地覆膜谷子忌连作,在茬口安排上必须注意与其它作物轮作,严格防止重茬;地膜谷子施肥应结合整地进行,在秋季最后一次耕地
谷子主要分布在中国,总产约占世界的8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谷子生产国,占世界总产的10%左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朝鲜、日本、匈牙利等国也有少量种植。我国谷子主要分布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干旱最严重的华北地区。国外谷子研究主要侧重进化、遗传等基础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对谷子进行系统研究的国家,研究领域包括起
防治谷子锈病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目前已有一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可供选用。引进的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前,应行抗病性鉴定或试种。还应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用氮肥不要过多、过晚,防止植株贪青晚熟;要合理排灌,低洼地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感病品种在气候适宜谷子锈病流行的年份应行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效果较好。25%三
包括锈病、谷瘟病、白发病、黑穗病、病毒病、褐条病、纹枯病等。谷子病毒病主要包括红叶病和矮缩病。
谷子田专用除草剂——谷友(谷草灵)、谷草净。
谷子播种期的确定应根据当地无霜期的长短,针对不同品种特性,在保证该品种生长发育有充分时间的前提下,使整个生活周期的各生育阶段都能充分利用温、光、水、肥等外界条件,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1)品种。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成熟仅需要60~80天,中熟品种需要90~110天,晚熟品种需要110天以上。由于谷子对光、温反应很敏感,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光反应的迟早和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品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虽然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但仍有抗病或耐病品种,例如P14A、P354、NP-157、摩里谷、大同黄谷1号、衡研百号、柳条青、红胜利等。(2)农业防治在杂草刚返青出土时,及时彻底清除,以减少毒源。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氮、磷肥,合理排灌,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3)药剂治蚜春季在蚜虫迁入谷
大斑病在谷子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但一般要到中后期以后才陆续较重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从植株底部叶片逐渐向上蔓延发生,但也常有从植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在较感病品种上,斑点沿叶脉迅速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长梭状(纺锤形)病斑,一般长2~5cm,宽0.6cm左右(有的甚至可
谷瘟病菌可以侵害谷子的叶片、叶鞘、茎节、穗颈、小穗和穗梗等各个部分。主要症状是叶瘟、穗颈瘟和茎节瘟。叶瘟:叶片被病菌侵害后,初产生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发展为梭形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具黄色晕圈。病斑较多时,常愈合成不规则大斑,严重时自叶尖开始干枯,造成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穗颈瘟:穗颈发病危害最严重。穗颈
谷子栽培区划20世纪90年代,王殿赢等根据我国谷子生产形势的变化,在原东北春谷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和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区四个产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谷子播种期和熟性及区域性将中国谷子主产区划分为5大区11个亚区。1.春谷特早熟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沿江和长白山高寒特早熟亚区和晋冀蒙长城沿线高寒特早熟亚区,是我国种谷北界。本区品种生育期100天
在贮藏期间,要注意降低温度和水分,抑制谷子呼吸作用,减少微生物的侵害。谷子的贮藏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燥贮藏,在干燥、通风、低温的情况下,谷子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二是密闭贮藏,将贮藏用具及谷子进行干燥,使干燥的谷粒处于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隔绝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谷子不宜重茬,要合理轮作。
防治措施1.毒饵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1千克用60~70°C适量温水溶解成药液,或50%二嗪农乳油1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1千克用水稀释5倍左右,再与30~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或棉籽饼或煮半熟的秕谷等拌匀,拌时可加适量水,拌潮为宜(以麦麸为例,用手一握成团,手指一戳即散便可),制成毒饵。每亩用3~5千克毒饵,于傍晚(无风闷热的傍晚效果最好)成小堆
脱粒、晾晒、入仓堆垛,是稻谷收获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不误农时,在抢收抢种季节,由于带水或带青割稻,稻杆水分大,稻壳又不能防止吸湿,因而,使稻谷的自然含水量一般高达20%以上。这种稻谷如果堆垛不合理,则会造成适合于此环境条件的微生物如霉菌类的大量生长繁殖。霉菌侵染后,菌丝体进入稻谷皮层内并分解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使米粒的固有组
(1)耙耱(耢)保墒。早春风多降水少,土壤水分散失快,通过多次进行耙耱农事操作,可以破除地面龟裂,弥补裂缝,消灭坷垃,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保蓄土壤水分。(2)浅耕踏墒。播种前随着温度上升,杂草开始萌动发芽,在播种前6~10天进行浅耕操作,活土除草,提温保墒,破碎坷垃,结合施肥,促苗早发。(3)镇压提墒。视土壤墒情,可在播种前后进行1次或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