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沼渣养殖黄鳝,沼渣中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可供鳝鱼直接食用,同时也能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为鳝鱼提供饵料,减少商品饵料的投放,节约养殖成本。沼渣是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的,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卵绝大部分被杀灭,为此用沼渣作饵料喂养黄鳝能有效地防止鳝鱼的疾病。沼渣肥是熟性肥,投入养鳝池后不会过多地消耗水中的溶氧,不会与鳝鱼争氧。实
一、天气变化的影响1.夏季晴雨天气交替出现,昼夜温差大,容易倒藻,水质恶化,水体常缺氧,给养殖对象带来很大威胁。建议平时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5公分左右,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和抗应激能力。注意进水与池水温差不能大于3℃,否则会产生应激,影响生长甚至引发病害。同时,夏季常高温低压,天气闷热,池水溶氧偏低,所以需要补充外源氧,用纳米氧+特力钙(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
质量不佳的黄鳝苗种放养后,死亡潜伏期在3--30天,死亡率最高的可达90%以上,挑选苗种时把握"八要",可确保苗种优质,避免死亡。一要笼捕苗种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两种来源。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中捕获黄鳝的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针叉和徒手捕捉等,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
要点有:一是池壁要高,池缺口要挡好;二是内要常年有水;三是要放些生长杂草;四是定时向池内投饵料;五是洪水季节池壁不能翻水;六是加强日常管理;七是池上按防鸟网,防止鸟类危害。
普通常见疾病及防治1、痉孪症病因和病症: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防治方法:该病
黄鳝体细长,近似圆筒形,前部浑圆,后部稍侧扁,尾尖而短,体表富有粘液,头大、吻尖。眼小,为皮膜所覆盖,侧上位,视觉不发达。喜趋阴避光。嗅觉和皮肤的触觉很灵敏,是摄食的主要感觉器官。黄鳝鳃退化,鳃丝很短,鳃盖在头下部合二为一,呈一横裂。口大,上颌稍突出,上下唇发达。口裂后方伸达眼的后缘。上下颌骨有细小的颌齿,具上咽齿和下咽齿。鳃3对,
病原及诊断:此病又名跑边、抽筋、感冒、发烧.一般在初夏和晚春,气温较低或天气突变,剧烈降温.苗种刚下箱1天左右易暴发此病,另外在九月份投苗时也可见此病.此病是由于鳝苗刚下箱后,天气、环境等因素的突变引起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体质减弱,正常的生理代谢发生紊乱,粘液分泌无规律,使得体表皮肤抗病力下降,病毒侵袭感染而引起.症状:病鳝一般不吃料
暂养黄鳝的容器主要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其中水缸、木桶既适用于收购站使用,也适于家庭使用。容量为60千克的缸或桶,当气温23~30℃时,可贮存黄鳝30千克,另加清水25千克,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一种安全措施。1.每隔6一8小时彻底换水1次(48小时后成活率96%)。2.在开始时和24小时后备施放青霉素30万单位(48小时成活率90%)。3.在采取上述
一、肠炎病1.症状:肛门红肿,鳃部出血,头部发黑并伸出水面呼吸,口腔有充血现象,腹部出现红斑。4~7月流行,传染性强,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2.防治:①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1g/m3水体泼洒。②每50kg鳝用5g大蒜拌饵投喂,连续6天;或用2g土霉素拌饵投喂。二、出血病1.症状: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腹部较明显。肛门红肿,有的口腔内有血
黄鳝患寄生虫病的概率非常高,高温季节更易发病。虽然患病的黄鳝死亡较少,但生长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在此,向养殖户介绍一些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一、棘头虫病1、病症:病鳝的食欲严重减退,或不进食,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虫体以吻部扎进肠黏膜内,吸取营养,引起肠壁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管堵塞或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水温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黄鳝的摄食量和生长快慢。黄鳝的生活水温为5〜30°C,适宜摄食、生长水温为15〜30°C,最适生长水温是24〜28°C。高于30°C时摄食量减少,超过32°C时钻入洞穴“蛰伏”,摄食很少。水温15°C以下时摄食强度显著降低,摄食很少,10°C时逐渐失去主动觅食能力,低于5°C时钻入泥中越冬。10°C以上时开始摄食。黄鳝对温度极为敏感,这是黄鳝
~黄鳝的运输一般都用专业的工具:大多以带盖子的塑料活盆或竹篓子为主,每箱可装100斤。运输前先降温,一般采距离较远的可以采用井水,较近的可以直接用池塘水;降温后,每个运输箱里面洒抗激灵(以Vc、Ve为主)100g;长效放氧产品2颗左右。然后用将运输箱密封,便可装车运输。。。
黄鳝人工繁育工作还处在科研成果鉴定和尚待开发阶阶段,国内外目前均无规模化繁育的黄鳝苗种供应,网箱养鳝的苗种仍然依赖于天然资源。因此,认识和了解天然黄鳝的品种与质量尤为重要。长江流域地区黄鳝品种主要有三个:第一种为深黄大斑。此鳝鱼生产速度快,增重倍数可达5。6倍;第二种为青鳝,体色青黄,增重倍数为3—4倍;第三种为灰色,体色灰,斑点细密
引发黄鳝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与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定有病原体的存在。因此,预防疾病应从控制或消灭病原体着手。有些疾病在传播过程中有一系列环节,如能打断其一个环节,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1.生态预防1、鳝病预防宜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措施有:①保
夏天水温高,黄鳝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也由此而降低。如果不抓好夏季管理工作,黄鳝因环境不良引起死亡。在夏季养殖黄鳝时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防逃管理夏天的雷雨特别多,时常要注意池子的排水系统是否堵塞、防逃网是否完好。池埂高度是否够高,如果不够高,须加筑池埂,以免黄鳝跃埂或用尾部向上钩住池口逃跑。当然在建池时就要做
①每千克饲料用大蒜5克,加抗坏血酸盐0.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即可。②每千克饲料用20克干制穿心莲粉,拌料投喂,连用5~6天。还可用三黄消炎灵,每50千克泥鳅用5~8克拌饲投喂。③用二溴海因(30%),每立方水体用量为0.04~0.07克,全池泼洒1次,同时用大蒜素,每千克泥鳅用60毫克拌饲投喂,1天2次,连用3~5天。
1、看鳝体表面有无明显的红色血块状的腐烂现象。2、看肛门是否红肿发炎。3、看黄鳝的头部、腹部是否有擦伤、磨伤或针眼。4、摸一摸黄鳝,看看黄鳝表面是不是不光滑或光滑感不强或者出现粘液明显脱落现象。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现象都不要收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若手抓黄鳝很轻易,鳝体并没有表现较大的挣脱力量,而且黄鳝两端下垂,就不要购买,因
黄鳝外形似蛇,体表多粘液,光滑,因而一般的网很难捕到黄鳝。目前多用的方法为钓捕、笼捕、诱捕、抄捕、照捕、迫捕和清捕。黄鳝外形似蛇,体表多粘液,光滑,因而一般的网很难捕到黄鳝。目前多用的方法为钓捕、笼捕、诱捕、抄捕、照捕、迫捕和清捕。
第一:清塘增氧。淤泥是池塘主要的耗氧物,因此,每年应及时清淤。第二:注水增氧。高温季节,每天向鳝池注入适量新水、排出老水、使池水溶氧充足。第三:降温增氧。可在养殖池顶上搭架,盖上稻草遮荫;也可在池周种藤蔓植物,如南瓜、黄瓜等,让藤蔓爬到池顶架上遮荫、以降低水温、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第四:药物增氧。高温季节,对养殖密度大的鳝池,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