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虫病主要是棘头虫的头部钻入黄鳝肠壁黏膜后,破坏组织,常裹在胸壁黏膜内形成包囊,使肠中其他致病菌进入肠壁,引起发炎所致。病鳝几乎没有食欲,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解剖后可以看到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体长8.4~28.0mm,可以收缩,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从而引起肠道充血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预防上,可用90%晶体敌百虫0.05g/m3水体,全池
亲鱼选择用于繁育的鳝种,雌鳝宜选择体长35厘米以上,重50克~150克,腹部膨大有透明带,生殖孔红肿的鳝种,有卵粒者最佳。雄鳝宜选长55厘米以上,重150克以上,腹面有血丝斑纹,挤压腹部能流出透明液,镜检可见精子的鳝种。以2条~3条雌鳝搭配1条雄鳝为宜。催产繁殖可采用充气、增大换水量,调整养殖密度以及提供优质饵料等措施,对种鳝自然催产,提高其繁殖
答:一、亲鳝的选择和培养。用于繁殖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体色以粗黑色、黄褐色或黑花、绿褐色为佳。1冬龄和2冬龄黄鳝基本上为雌性,2冬龄黄鳝产卵后雄性比例渐增,至6冬龄时基本上是雄体。在非产卵季节,很难鉴别雌雄,一般体长37-50厘米,体重75-200克,为雄鳝,小于这一规格为雄鳝。亲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9-10尾。繁殖时,雌雄配比以2:1-3:1
最适合黄鳝的水温为23-28度,同时,黄鳝在15-30度水温环境也较合适。当水温低于10度,黄鳝会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2度,摄食量急速减少。
黄鳝的饵料来源很广,一般以蛆绷、蝇蛆、蚕蛹、黄粉虫、小鱼虾、螺蚌姚肉,畜禽屠宰下脚料(如猪血.鸭杂)等动物性高蛋白饵料为主,辅喂一些商品饲料,如米糠、数皮、酱糟、豆腐渣、豆饼、菜子饼等。大规模、集约化养殖黄鳝,可根据黄鳝的营养需要,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经粉碎后压制或膨化成适宜规格的颗粒饲料,投喂黄鳝。人工养殖
(1)鳝池:老鳝池长期没有清整,腐烂变质物过多,池子水质败坏,给病原体繁衍、侵染创造了良好条件。或者新建的鳝池,没有用于净的清水浸泡数天,便马上放水投放鳝种,使入池的黄鳝对该水体环境不适应而患了病。(2)水温:黄鳝适宜在15~30℃水温中生长,最适水温为25~28℃。鳝池面积较小,昼夜水温变化大,尤其是炎热夏季高温期长,水温有时可高达40℃以上,
在晚春、早冬最为流行。该病主要是由于黄鳝相互咬伤、机械损伤或致害生物侵袭致伤,而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几天后患处有棉絮状的菌丝向外长出,并迅速在体表蔓延扩展,成为肉眼可见的“白毛”,肌肉糜烂;患病黄鳝离穴独游,没有食欲,最后消瘦死亡。预防上,可用生石灰消毒,注意操作过程中避免鳝体受伤。治疗上,可用5%碘酒或1%孔雀石
黄鳝出口要求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标准,经当地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
打印病(1)将五倍子研碎,用开水冲溶,全池遍洒,使池水中的药浓度为4克~10克/立方米;(2)水深30厘米的池水,每100平方米水面用水辣蓼200克、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克、烟叶100克,切碎熬成5千克汁,加食盐10克,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3)池内放养几只蟾蜍,可以预防此病。黄鳝患病时,可取1只~2只剖开(连皮),用
打印病(1)将五倍子研碎,用开水冲溶,全池遍洒,使池水中的药浓度为4克~10克/立方米;(2)水深30厘米的池水,每100平方米水面用水辣蓼200克、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克、烟叶100克,切碎熬成5千克汁,加食盐10克,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3)池内放养几只蟾蜍,可以预防此病。黄鳝患病时,可取1只~2只剖开(连皮),用
黄鳝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而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中间转变的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性逆转现象。黄鳝的性别明显与体长和年龄有关,中小个体主要是雌性,而较大个体多为雄性,雄鳝都是由雌鳝产卵后通过性转变而来。而且,该转变不可逆转,即雄鳝不再变回雌性。
鳝具有性逆转性,一生中先雌后雄。从胚胎至性成熟期,体长30厘米以下者一般为雌性。雌鳝产卵后,进入雌雄间体期,这时鳝鱼无繁殖能力,并且性别较难鉴别。随着年龄和体长的增加,雌性卵巢也逐渐变为精巢,过渡到雄性。鳝鱼体长在50厘米以上者一般为雄性。
人工饲养黄鳝应按不同生长阶段饲养。黄鳝喜欢吃活食鲜料。幼鳝初开食时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饲养成鳝主要投喂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蚕蛹、切碎的小蚌、螺肉和屠宰畜禽的下脚料,以及其它动物的内脏,可因地制宜选喂。人工投喂饵料应根据黄鳝生长对营养的需要来投喂饲料。人工饲料,要以动物饲料如小鱼虾、蝇咀、蚯蚓、蚕蛹以及动物内脏、屠宰场下脚料等
1、投饵鳝苗入池第2天即可开始投饵,鳝鱼喜食鲜活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蚕蛹、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在正常生产中,如此大量的鲜活饵料难以保证供应。为此必须采取驯食的方法。黄鳝的驯食必须从早期抓起,一般待黄鳝苗种下池20d,对新的生活环境有所适应后,便开始驯食,驯食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早期用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
纤维粘细菌腐皮病症状:发病初期,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斑块,随之斑块下皮肤坏死、充血,病灶逐渐扩大,彼此连成一片,形状不规则,最后,大面积皮肤腐烂,露出肌肉,出现肌肉坏死现象,部份病鱼出现蛀鳍。发病规律:本病主要发生于斑点叉尾南方大口鲶和黄鳝等无鳞鱼类。发病季节为春、夏、秋季,水温在15℃以上即可发生,20~30℃时为流行高峰期。防治方法
赤皮病在春末夏初高发,大多数是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从而使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的。病鳝体表局部有出血发炎症状,鳞皮脱落,特别是腹部和两侧比较严重,呈块状脱落。预防上,可用漂白粉1g/m3水体,对水全池均匀泼洒。治疗上,可将病鳝放入2.5%食盐水浸洗15~20min;或者用2.5%~10.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此病主要是发生在高温季节,要经常做好池水消毒杀菌,防止
黄鳝超高密度控温养殖技术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主要弥补网箱养殖和普通无土流水养殖的不足,其优点在于:面积小(0.45~2平方米);水位浅(5~18厘米);密度大(每平方米放种苗2.5~7.5千克);产量高(每平方米产出50千克左右)。现将其技术要领介绍如下,供黄鳝养殖爱好者参考。一、池址选择养殖场选择建址要求周边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并有充足
主要是把好“七关”:一、网箱插放关二、鳝苗放养关三、投饵驯饲关四、日常管理关五、科学防病关六、疾病诊断关七、病害防治关
黄鳝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
一、投饵鳝苗入池第二天即开始投饵,鳝苗喜食鲜活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蚕蛹、蛆等动物性饵料,在正常生产中,如此大量的鲜活饵料难以保证供应。为此必须采取驯食的办法。黄鳝的驯食必须从早期抓起,一般待苗种下池20天,对新的生活环境有所适应后,便开始驯食,驯食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早期用鲜活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鱼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