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加拿大、印度等。
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寄主茎基部或根部侵入,潜育期3~10天,出现中心病株后,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发病适温30℃,特别是高温及时晴时雨利于菌核萌发。连作地、酸性土或砂性地发病重。
四粒红、中四粒每公顷用种量300斤夹果。播前晒果可使种子干燥,促进后熟,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发芽快,出苗整齐。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熟度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晒果效果会更加明显。另外晒果还可以消灭部分病菌。一般要在播前半月进行晒果,选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铺在席子上,厚5-10厘米,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晒2-3天,力求晒得
1、选用抗病、优质、高产良种。目前国内栽培的软荚豌豆品种较多,但从我市几年来的栽培实践看,以四川农科院选育的食荚大菜豌一号表现较好。该品种抗病、早熟,播后70天左右可采收,亩产500~700kg,高的可达l000kg。2、合理轮作豌豆根部的分泌物会影响次年根瘤菌的活动和根系生长,忌连作,其中以白花豌豆(包括食荚大菜豌一号)对连最为敏感。豌豆枯萎病发病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可做自留种,但是也不能多年自留种,这会使品种老化、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逆性减退,导致减产。应定期更新,保证种子质量。大豆留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2)提纯复壮。在要留种的地块去杂去劣,如依据品种特性,将不同花色的植株去除,依据叶型、植株结荚和生长形态等不同及时去弱、病、杂株,选择
在基肥不足,大豆长势弱时,一般应在开花期进行追肥。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是没有病虫害的。
大豆播种后在豆瓣刚刚露头的时候,应该及时到田间察看出苗情况,如果出现缺苗断垄应首先弄清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补苗:(1)墒情较好,但播种较浅,豆子尚未吸水膨胀,可以将豆子重新埋入湿土。(2)播种深度合适但墒情较差,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可以喷灌一遍。由于喷灌后表层容易板结,3天后如果不下雨应该再喷一次,可以保证正常出苗。如果缺苗比例很小
近年来,大豆加工产业广泛采用了一些高新技术。其中,生物工程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和酶工程,改进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拓宽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领域;高压处理技术、微波加热技术和辐照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豆制品的杀菌;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大豆蛋白的分离和回收、低聚糖和磷脂的提纯等方面;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则用于大豆皂苷、低聚糖、磷脂和维生素E等生理活性
大豆幼茎是绿色或者紫色,成熟茎多为灰黄色或深褐色。
棉豆间作是湖北省潜江市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摸索出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该模式由于缩短了大田生育期,节省了大量田间管理的时间和费用。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平均每亩可收获大豆12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450元左右,与麦棉、油棉套作效益相当或略高。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是:施足底肥,精细整地。棉豆间作田一般为冬闲田。在大豆播种前应
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退有关。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一、选用优种优良品种是蔬菜生产高产高效的基础,特别是棚室蔬菜生产又不同于普通的露地蔬菜生产,棚室蔬菜良种需要具备耐低温、耐弱光、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等多个突出性状。二、铺设地膜棚室保护地内的环境是个密闭高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往往是各种病菌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蔬菜极容易引发各种病害。在栽培畦内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作物品质,而且污染物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化学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的短缺问题。(1)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据抽样调查,我国80%的农户习惯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全国有1/3农户对作物过量施肥
1.巧施花荚肥:土壤肥力较差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也可配合硫酸钾,每亩用量5千克左右。追肥方法:铲完最后一遍地时,将肥料均匀施于豆株一侧,不要碰到叶片和紧靠近根部,然后趟地覆土。2.及时灌溉:当植株叶片早晨尚坚挺,近中午叶片有萎蔫表现时就应及时灌水,灌水应在傍晚进行。最好采用喷灌,每次灌水量为30~40毫米。3.摘
症状:大豆灰星病在叶片上出现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具细的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有时破裂穿孔,病斑上有明显的小黑点。病原和发病:大豆灰星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分生孢子器生于叶正面,球形或近球形,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危害。防治措施:①秋季深翻
该病连作地发病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大豆叶斑病,主要为大豆叶斑病病害叶片,大豆叶斑病初期为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大豆叶斑病扩展后大小为2~5mm,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斑干枯,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病原菌是大豆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黑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近表生,壳壁膜质,有孔口,大小70~130um,子囊束长在子囊壳里,圆筒形至棍
大豆的颜色即种皮色多达十几种,分为五大类,即黄、青、黑、褐、双色,每一类又细分为如下不同颜色:黄大豆:黄、淡黄、白黄、浓黄、暗黄。青大豆:淡绿、绿、暗绿。黑大豆:黑、乌黑。褐大豆:茶、淡褐、深褐、紫红。双色大豆:虎斑、鞍挂。可见,把大豆称为黄豆是不全面的,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褐大豆、双色大豆都是大豆。
在豆角催出芽之后,要准备好苗盘,并在苗盘里撒些灰土再在苗盘上铺一层薄薄的泥浆,把豆角种子用新高脂膜500倍液拌种插入苗盘中,然后苗盘上再撒上一层灰土,之后把它放入苗棚里,过了半个月后,豆角苖就长出来了。等它长到能移栽的时候,就用小木棍把豆角苗调出来喷施新高脂膜后栽到菜地里,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