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昼夜温差大,此时水产养殖户水质调节防鱼病要注意以下三点:1.晚上特别是第二天凌晨时,易出现对虾浮头游塘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晚上北风多,气压高,而池塘水较浅,水体发生对流,造成“反底”现象,故而引起对虾缺氧。处理建议:及时开动增氧机,并泼洒“速解安+氧速保”;可以适当提高水位,加大“底居安+底加氧”增氧改底的使用频率。2.池塘中藻类容
1、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2、为解决"三渔"问题发挥主体作用。3、促进大农业发展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4、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病症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感染鳃霉病的急性型病鱼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慢性型的病鱼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死亡率稍低剪下少许腐烂的鳃丝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鳃霉菌的菌丝.防治方法(1)发病池立即冲注新水平时经常加水可减少发病机会.(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3)鱼苗、鱼种培育池
高锰酸钾由于具有强氧化性,可促使细菌或其它有机物立即放出新生态氧,通过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因而发挥杀灭细菌作用,对杀灭原虫类、单殖吸虫类和锚头蚤等寄生虫有显著效果,是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传统消毒剂。
1)选择适宜的菌种。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对菌种要求各不相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的水生动物,产生的效果差异也很大。使用时一定要了解菌种的性能和作用,如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破坏原有的菌群,甚至会引起疾病的发生。(2)合理使用,适当的剂量及浓度。微生态制剂必须含有规定数量的活菌数才能取得应有的使用效果。不能与消毒药物同时使用,
每年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
一、暴发性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二、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鳃丝红肿或腐烂缺损,表面有白色物质增生,病鱼鳃部黏液多,厌食。三、肠炎肠炎也是一种多发病,常与鲤鱼过量采食有很大关系。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离群独游,厌食、绝食。剖开鱼腹、鱼
瓣体虫病,又称布娄克虫病。病原为石斑瓣体虫。该病主要危害石斑鱼、大黄鱼、真鲷等。流行季节为夏季和初秋高温期。主要寄生部位为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体表形成不规则的白斑。防治方法:①用浓度为2克/米3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1次;②用淡水浸浴3~5分钟,3~4天浸浴1次。大黄鱼病鱼鳃盖张开
"迷魂阵"就是用竹竿将网固定在水中,露出水面的围网有几十厘米高,而沉在水下的网还有2米多深。迷魂阵一般呈s形或者回字形,有一个入口,鱼虾一旦进到里面,就再也无法游出来。
养鱼八字经”-水、种、饵、混、密、轮、防、管中,“水”居于首位,足见“水”在池塘养殖中的重要性。“水”不仅是鱼虾蟹等水产经济动物生活的载体,而且水还承载着池塘、与其接触的大气和土壤中包涵的各种因子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及演替过程。“养鱼先养水”已成为有经验渔民的共识。传统观点认为养殖水体要“肥”、“活”、“嫩”、“爽”。
一、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地要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繁荣渔区经济,保持渔区稳定。二、各地要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纳入政府生态环境建设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
淀粉卵涡鞭虫病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该病是育苗室及养殖土池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黄鱼、輓鱼、真鲷等亲鱼、鱼苗、鱼种的不同发育阶段都会感染。土池养殖的鱼在夏、秋季为此病的高发期。高发水温在20°C以上,流行季节为8~10月。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防治方法:①降低育苗池放养密度。发病时,要及时隔离,育苗工具要严格消毒,不能交叉使用;②治
水产疾病的病因多,涵盖了养殖生物体、病原、环境等几者关系平衡破坏而导致的病变,因而要求水生生物病害防治要素是要注重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利用水生生物疫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对水生生物疫病进行测报、预防和控制,并建立水生生物病害档案等。水生生物病害防治要素是要注重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利用水生生物疫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对水生生物疫病进
它们的浓度分别是多少?一般以5%、8%、10%的福尔马林、70%的酒精、0.8%、2%、5%的苯酚其中的一种或者福尔马林与苯酚的混合溶液作为鱼类标本的浸泡溶液
1、清捞及时清捞水体和底泥中的死亡动物,以防造成养殖水体污染。2、深埋集中后做深埋处理。掩埋应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首先挖一深埋坑,掩埋时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冻伤死鱼尸体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少于0.5米;如果出现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需将死鱼浇油焚烧
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淡水养殖鱼类以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最为典型,覆盖面广;另外,寄生虫病(主要种类为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锚头鰠等)危害也日趋严重。损失最为严重的草鱼,以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4种疾病造成的病害损失最大。海水养殖鱼类主要有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和鲷鱼,病害主要为孤菌病、纤毛虫
一般只有以磷酸根和亚磷酸根存在,磷酸根中磷呈负五价。亚磷酸根中呈负三价天然水和废水中含有的磷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的磷酸盐存在,也有有机磷的化合物.从化学形式上看,水中的磷化合物可分以下几类.(1)正磷酸盐,即PO43-、HPO42-、H2PO4-.(2)缩合磷酸盐,包括焦磷酸盐、偏磷酸盐、聚合磷酸盐等,如P2O74-、P3O105-、HP3O92-等(3)有机磷化合物.
除杂下塘:选好池塘后,要在投放“水花”前彻底清塘,将池水抽到只剩20厘米,用生石灰化成石灰浆,全池泼洒,清除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生物;青苔、水草不仅消耗池塘肥料,而且易缠死鱼苗,池塘准备前期需清理干净;“水花”下塘前还需拉空网1次——2次,看是否有野杂鱼、蝌蚪等敌害混入,若有,可采取拉空网和全池泼洒相关药物杀灭。肥水下塘:一定数量的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用利
可是在东北有个养殖户,他家养的林蛙,就是在水里活活被淹死的。要说这事,还得从几年前这个养殖户刚开始养林蛙说起。那年,这位养殖户大小蛙捕了大约有五六千斤,心里美滋滋的。他把回捕的林蛙装在五个大网里,这五个网,可都是一两千斤的网,如果放在岸上,蛙太多了,下面的林蛙一定会被压死。养殖户想了个办法,他把网子放进了水里,因为水有浮力,这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