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斑潜蝇: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幼虫潜入叶片表皮内,专门钻食叶肉,在上下表皮间曲折穿行,留下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白色或灰白色隧道。叶片组织受到破坏,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产量和种子饱满度。防治药剂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常规喷雾。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8-11时露水干后喷
传播途径: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后期病菌产生闭囊壳越冬。在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也未见产生闭囊壳。除侵染豌豆外,还可侵害豆科其它作物、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作物。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后期病菌产生闭囊壳越冬。在温暖地区,病菌以
防治对策1、合理轮作由于该病除浸染菜豆外,还浸染其它豆类,为不使病菌在土壤和作物残渣中残留侵染,因此重病田与非豆科作物最好实行2-3年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情况,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3、建立无病留种地,从无病株采种对使用自留种的,应建立单独的留种地,要严格控制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采摘无病、健壮、充分成熟的豆荚留种。4、
豌豆种子在播前要精选,剔除病、虫、破碎粒、小粒、秕粒及混杂粒、异色粒等,以减少病虫侵染的可能性,提高种子整齐度,确保出苗整齐一致。量少时可采用手工选粒,量大时应筛选或用30%的盐水选种。还可采取干燥器空气温热处理种子,处理温度为30~35℃。通过温热处理可使种子完成后熟过程,结束休眠期,降低种子含水量,发芽势可从28.5%提高到96%,发芽率从71.
长期以来我国豌豆产量偏低,但只要品种优良,生态条件适宜,土壤耕作和栽培管理配套,其单产可大幅提高。例如,法国豌豆生产面积750万~900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米2。,全国平均亩产347千克,是我国的3倍,其中90%的栽培面积、95%的品种是半无叶株型。半无叶株型,不仅使豌豆成为单产潜力最高的豆类作物,也为世界豌豆育种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农
豌豆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孕蕾期、开花结荚期和灌浆成熟期等。其中孕蕾期、开花结荚期较长,孕蕾、开花、结荚同步进行。(1)出苗期:种子胚芽突破种皮,露出土表以上2厘米左右称为出苗。从种子发芽到出苗一般需7~21天。豌豆子叶不出土。(2)分枝期:一般在3~5片真叶期,分枝开始从基部节上发生,长到2厘米长,有2~3片展开叶时算
豌豆苗期生长缓慢,覆盖度小,在秋播区常作为水稻、玉米及甘薯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茄果类、瓜类、玉米、棉花、高粱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谷子、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前作,也可与大麦、春小麦、燕麦等间作或混作。豌豆前茬不仅可以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还能改善禾谷类作物的品质,提高其蛋白质含量。种植豌豆通过生物固氮每季
v豌豆白粉病的防治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种荚。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粉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茎蔓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2.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本病由子囊菌亚门豌豆白粉菌真菌侵染引起。豌豆白粉
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化学肥料的磷肥和钾肥一般也作基肥施用。化肥的氮肥,如氨水、液氨,以及碳酸氢铵、沉淀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化肥均适作基肥。基肥的深度通常在耕作层,可以在犁底条施(如氨水等),或和耕土混合施(如有机肥料或磷矿粉),也可以分层施用。
防治要点编辑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菜地周围种植玉米屏障,可阻止蚜虫迁入。物理防治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诱杀蚜虫。还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每亩用膜5千克,在大棚周围挂银灰色薄膜条(10~15厘米宽),每亩用膜1.5千克,可驱避蚜虫,
中文名:豌豆炭疽病英文名称:Peaanthracnose病原中文名:豌豆炭疽菌病原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pisiPatouilard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类(无性类)、腔孢菌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炭疽菌属病害类型:真菌
⑴温度:豌豆在我国各地均可种植,在寒温带地区夏播栽培,在暖温带地区冬播栽培,在气候寒暖适中地区则既可春播,也可秋种。但豌豆喜凉爽湿润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最适温度6~12℃,幼苗的耐寒力比蚕豆稍强。但豌豆不耐高温,生长期内以气温15℃左右为宜,但开花期以18℃左右为宜,结荚成熟期则需18~20℃的气温。如气温高于26℃,即使时间短暂,也会影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菌丝随生长点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
豌豆富含赖氨酸,这是其他粮食所没有的。赖氨酸是人体需要的一种氨基酸,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氨酸为合成肉碱提
青豌豆品种选择一、市场前景好的豌豆品种:“中豌4号”、“中豌6号”等品种。新品种覆盖率有了较大提高,进行了最佳播期试验研究,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二、选用早熟高产品种选用早熟抗病品种,是抢早上市,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经过多年试验和示范,已推广选用的植株矮生或半矮生,荚直、粒大、早熟、抗病性强、上
大豆缺钼时,不仅叶片厚而皱,且叶色发淡,并出现许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杯状,而且根上的根瘤数量少,根瘤也小,发育不良。缺钼的特点和缺硼不同,缺钼虽然也是新生组织比老组织先出现症状,但生长点不易坏死。?xml:namespace>防治措施:①施用钼肥。常用的钼肥是钼酸铵。采取拌种、喷施均可,一般每千克种子用2克钼酸铵拌种,喷施浓度
豌豆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又称油菜潜叶蝇,俗称拱叶虫、夹叶虫、叶蛆等。它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有130多种寄主植物,在蔬菜上主要危害豌豆、蚕豆、茼蒿、芹菜、白菜、萝卜和甘蓝等,是潜叶蝇的优势种,最近几年在苏北地区发生有所加重。一、危害特点。豌豆潜叶蝇以幼虫潜入叶片表皮内,专门钻食叶肉,在上下表皮间曲折穿行,留下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白色
因豌豆象成虫有很强的迁飞能力,在豌豆种植区的家家户户要进行联防联治,才能彻底防除。1.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种子,必须调运的须经检疫及处理合格后才可调运2..熏蒸法在豌豆收获后入库前,成虫尚未羽化时,每100千克豌豆用磷化铝2片(约6克),室温15~30℃条件下密闭3~5天,杀虫效果达100%,充分放风后不影响食用及作种用。或者根据豌豆量在场上或院内
1、植物缺磷症状是植株矮小、老叶片发蓝稍带紫色下部叶片浅赤褐色或褐色坏死斑,叶缘变为紫红色,叶尖枯死。缺氮症是老叶出现均一的缺绿现象,缺绿叶片叶缘仍保持绿色,自叶尖向下发黄呈V字形。2、叶片发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干旱、水湿、缺氮、缺铁、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土壤板结,等都能造成黄叶。
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高80~180厘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比小叶大,叶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全缘;托叶叶状,卵形,基部耳状包围叶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