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寄生虫病的发生已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传统的养猪模式下,寄生虫病往往在夏秋季多发。而规模化猪场,猪群密度大,猪舍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传播,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明显。所以,防控措施不能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应该根据猪群的感染程度而定。
2、寄生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
在非规模化饲养的猪场,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寄生虫病较多,如肺线虫、姜片吸虫、猪囊虫、棘头虫等。在规模化猪场,中间宿主被控制,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病增多,如猪蛔虫、鞭虫、弓形虫、球虫、疥螨等危害严重。
3、 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现象明显
由于环境适宜、猪群密度大,寄生虫繁殖传播迅速。在病猪排出少量虫卵的情况下,易造成全群感染。在猪群抵抗力较差时,寄生虫会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在与某种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时,危害更大。
4、 临床症状不明显,经济损失大
寄生虫病一般呈现慢性、营养消耗性过程,在严重感染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和死亡率。如果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规模化猪场中猪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在90%以上,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几乎100%,每头猪因饲料利用率下降和生长缓慢造成经济损失达40元,一个万头场因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达40多万元。因此,必须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控意识。
5、寄生虫感染特点
寄生虫对各阶段猪群的感染程度不尽相同,其特点表现为:⑴不同阶段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生长猪、保育猪。因此,种猪是猪场最主要的带虫者,是散播寄生虫的源头,是猪场控制寄生虫病的关键环节。⑵各类寄生虫感染率的高低排列顺序以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较低。⑶猪场寄生虫存在较严重的混合感染现象。
上一篇: 导致母猪不孕的原因?
下一篇: 如何识别与防治莲藕叶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