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其他家畜

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免疫程序不合理。一是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对初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是导致仔猪、犊牛、羔羊免疫失败最常见的因素;二是未按规定程序接种:一些养殖大户(特别是鸡场)对免疫程序不够重视,往往认为某种疫苗接种过一次后,就万事大吉,结果,当抗体水平下降后又没及时加强免疫,达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而发病,如鸡新城疫;三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户实际:一些养户没有根据本场的实际,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免疫程序或其它场户的免疫程序,而出现免疫失败。
(二)疫苗运输、保存、使用不规范 。
1、疫苗的质量问题:如个别乡镇疫苗运输时间长、疫苗冷冻或冷藏保存不当;如村级防疫员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如疫苗过期失效、疫苗瓶盖松动,真空状态破坏后,没认真校对而开展免疫注射等。
2、疫苗选择不当:如肉鸡场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应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而个别养殖场忽视这一特点,却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饮水,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相反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3、操作不规范:一种情况是将多种疫苗同时接种: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二种情况是疫苗稀释剂不当:如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如鸡场饮水免疫中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三种情况是接种剂量不准确:如个别防疫员接种时打飞针或未注足剂量,又碍于面子不补注,从而使动物机体不能够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反之,个别兽医操作没有调准注射器计量杆,剂量过大,又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甚至出现免疫麻痹,并可致动物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
4、疫苗接种途径不当:特别是个别鸡场,未按规定途径接种疫苗,而是想当然,图方便。如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或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使接种的疫苗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5. 饲养管理不当。一是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个别场和农户环境卫生差,圈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用疫苗接种期间,使动物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导致免疫失败;二是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 霉菌毒素可侵害动物胸腺及鸡的法氏囊,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三是强烈刺激: 接种疫苗前后,动物受到强烈刺激,就可能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从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四是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 许多重金属(铅、镉、汞、砷)和某些化学物质(卤化苯、卤素、农药),可引起动物免疫系统的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导致免疫失败;五是用药不当:有的养殖场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如痢特灵、卡那霉素、抗病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导致免疫失败;六是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感染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鸡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腺病毒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导致免疫机能障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免疫程序不合理,没有按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流程。2.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方法不正确,运输过程中注意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和温度过高,平时疫苗保存要按照说明书要求的保存温度合理保存。3.免疫接种前要仔细核对疫苗是否在保质期内。4.疫苗的使用量是否正确。5.采取的接种方法是否正确。6.动物接种疫苗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7.接种疫苗期间最好停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