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猪的妊娠期内,根据母猪的生理及体况条件,应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其饲养方式主要有三种:
1)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断奶后膘情差的经产母猪。即在母猪妊娠初期加强营养;使其恢复繁殖体况。一般从配种前10天开始到配种后20天的一个月时间里,要加喂精料,特别是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待体况恢复后再按饲养标准饲养。妊娠80天后,由于胎儿增重较快, 日粮中再添加精料,以加强营养,这样日粮就形成一个高一低一高的营养水平(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妊娠初期)。
(2)步步登高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因为初产母猪配种后本身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哺乳母猪担负着双重的生产任务。因此,整个妊娠期的营养水平应随着胎儿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到分娩前一个月达到最高峰,但在产前5天左右,日粮应减少30%,以免造成难产。
(3)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因为妊娠初胎儿还小,加之母猪膘情较好,就不需要另外增加营养,用一般青粗饲料饲喂即可。到妊娠后期,由于胎儿发育增快,营养需要量增加,就应增加精料的喂量。
妊娠母猪的几种饲喂方式
妊娠母猪有以下2种饲喂方式:
第一,定位栏饲喂
定位栏饲喂是将妊娠母猪从配种后直至产仔前一周,均饲养在60-70厘米,长2—2.2米的单体栏内。定位栏饲喂的优点是能根据猪体况、分阶段合理供给日粮,不会母猪间的挤碰,既能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又能有效的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缺点是不能自由运动,母猪肢蹄病较多、死胎比例大,难产率高,母猪使用年限缩短。
第二,散养饲喂
母猪散养是为了让配种后的母猪能够自由活动,减少母猪的肢蹄病,降低死胎比例,降低难产率,增加母猪的使用年限。
母猪散养又有以下几种模式:
1、限位栏+电子饲喂站
就是后备母猪或者空怀母猪配种后前5周在限位栏里饲喂,因为配种后的前5周胚胎不稳定,容易流产或者死胎,所以放在限位栏里饲喂,6周到上产床前5天把一起配上种的母猪统一放在一圈内,用电子饲喂站精细精确饲喂,每圈可放40头,这样保证母猪的吃食时间。这种饲喂模式可以解决母猪散养精确饲喂的问题,
也能避免配种后母猪前期流产的问题,但是这种饲喂模式要将母猪从限位栏挪至电子饲喂站内饲喂,增加工作量
上一篇: 玉米穗腐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 什么是小小麦的阶段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