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如何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其他家禽

如何提高种蛋的孵化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鹅蛋孵化率与种鹅饲养水平及受精率紧密相关,同时也受孵化方法的影响。

鹅蛋孵化

(1)科学分析人工孵化时孵化率低的原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鹅蛋人工孵化异常现象及原因剖析。

(2)适当采取补救措施对发育正常的鹅胚在啄壳前可采取如下挽救措施。

翻蛋:孵化的前10天是胚盘定位关键期,为使胚胎眼点(头部)沿大头壳边发育而利于出壳时啄壳顺利,此期翻蛋操作时应注意保持始终平放,翻蛋角度以180°为宜。

异常现象 造成的可能原因

第7~10日验蛋无精蛋超过10%~25%

1.种鹅群中公鹅太多或太少。2.种鹅未完全成熟。3.种鹅太老、过肥或脚病。4.种鹅常受惊吓。5.无水池。6配种季节未供应青饲料或饲料中未知生长因子(UGF)。7.繁殖季节初期产的蛋。8.饲粮或水中加药物。9.种蛋贮存过久或运输保存不当。10.饲料发霉或谷物遭虫害。11.鹅生殖器官病。

异常现象 造成的可能原因

第7~10日验蛋有环状血丝

1.种蛋贮存不当,贮存温度过高。2.孵化温度控制不规律气室脱位 移蛋时动作粗鲁或蛋畸形蛋黄黏附于蛋壳内膜 贮蛋过久,未予翻动壳内膜有暗斑蛋壳上的污物或细菌入侵。

第7~25日,胚胎死亡超过5%

1.饲料成分不当。2.高度近亲。3.孵化温度不正确。4.某期间温度太高或过低。5.翻蛋不当。6.饲料中缺乏未知生长因子孵化期间种蛋渗漏、腐臭及爆裂 。

1.细菌感染。2.鹅舍泥泞不净。3.产蛋巢箱肮脏。4.蛋壳污染粪便。5.交叉污染。6.母鹅生殖道细菌感染

过早出雏孵化温度过高

过迟出雏 1.孵化温度过低。2.孵化期间晾蛋过多或时间长。

啄壳未出雏或未啄壳

1.孵化期间温度过高或过低。2.孵化最后5天内种蛋失温或过热。3.出雏机湿度太低使壳膜干化。4.出雏机通气不良。5.出孵前干扰。6.鹅胚喙离壳较远。7.鹅胚头部弯向腹部。8.鹅胚受挤,头部无活动余地。9.蛋壳过硬或虽啄壳但壳膜不破,也有一些鹅胚在孵化时因湿度太高或本身含水量高,造成啄壳时壳破了但胎膜、蛋膜具弹性而膜不破,致使鹅胚被闷死壳中鹅雏湿黏孵化或出雏期间湿度不够脐带过大或脱出

1.温度过高。2.种蛋过度脱水失重。3.细菌感染

雏鹅死亡

1.过热或窒息。2.病原菌感染

两腿开叉 出雏机底部过滑,除了开叉腿外,跛脚雏鹅超过5%

1.翻蛋不当。2.晾蛋时间过久。3.遗传缺陷

照蛋:孵化10天后照蛋,如发现种胚不见眼点,只在气室周围可见清晰血管,这些种胚至出壳时一般头部位于气室中央或头部弯向腹部,出壳率极低。对于这些种胚要在蛋壳上做好记号,便于出壳时及时抢救。

出壳前的助产:对雏鹅助产的最适宜时间是在出雏高峰期的1~2小时,即快满31天整的前5~6小时。助产过早,会影响正常出雏以及因大量出血造成死胎、弱雏,或因破壳过早、水分蒸发太多形成幼雏黏壳难产;助产过迟,会使大批胎位不正的鹅胚闷死在壳中。助产时稍将鹅胚头上半部蛋壳剥掉,把曲于腹部或翅膀下的头部轻拉出来即可。注意清除胚体鼻孔周围的黏液、污物,以免阻塞雏鹅呼吸。由于种蛋被剥开、水分蒸发较多,可将孵化室的湿度加至90%以上。一些被黏结的鹅胚可用温水湿润,然后用剪刀、镊子轻轻剪开或挑开黏膜干痂,使其慢慢展开肢体,自行断脐脱壳。剥壳时还应小心,不要弄破了胎膜表面未收缩完全的大血管,避免鹅胚失血过多,肚脐淤血死亡。孵化的最后两天,湿度应保持在70%~80%,加大通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