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玉米小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病原菌为玉蜀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座黑色,近球形,子囊顶端钝圆,基部具短柄,每个子囊内有4个或3个或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线形,彼此在子囊里缠绕成螺旋状,有隔膜,萌发时1.子囊壳及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及分生每个细胞均长出芽管。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散生在病叶孢子病斑两面,从叶上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伸出,2-3根束生或单生,榄褐色至褐色,伸直或呈膝状曲折,基部细胞大,顶端略细色较浅,下部色深较粗,抱痕明显,生在顶点或折点上,具隔膜3-18个,一般6-8个。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侧方长出,长椭圆形,多弯向一方,褐色或深褐色,具隔膜1-15个,一般6-8个,脐点明显。
上一篇: 什么原因造成水稻苗卷起?
下一篇: 新机手如何克服换挡打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