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猪的蓝眼病如何预防?

猪的蓝眼病如何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感染猪场蓝眼病扑灭措施包括:封锁猪场,彻底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扑灭临床感染猪,及时清除死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监测。  2.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健康猪群引种,进行血清学检测,并群前实行隔离,该病毒具有血凝性,可以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红细胞。控制人员流动,严防野鸟、野鼠侵入,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猪。  3.用细胞培养和鸡胚增殖蓝眼病副粘病毒,制成油苗或氢氧化铝佐剂苗,可用于该病的预防。

(1)和多数猪病毒病一样,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无法改善其病程。通常角膜混浊能自然康复,但有中枢神经紊乱的一般均会死亡。用母猪的康复血清给发病仔猪口服无治疗效果。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可用药物加以控制。  (2)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提供适宜的猪舍条件和营养水平,可有效地减少本病对猪群的不利影响。  (3)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是防止蓝眼病副黏病毒传入猪场可靠的保障。在建立和更新种猪群时,种猪应来自健康猪群。引进种猪须经血清学检测,禁止阳性猪进场。  (4)在发病猪场主要采取净化措施,如封闭猪群,严格清洁消毒工作,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剔除临诊可疑病猪(有神经症状的猪和不育公猪),做好病死猪的处理。  (5)还要经常进行猪群的血清学检查来判定本病是否已彻底清除。目前,国外已有实验室用细胞培养和鸡胚增殖蓝眼病副黏病毒,制成油佐剂灭活苗或氢氧化铝佐剂灭活苗,可用于本病的防制,但尚未商品化。

30日龄以上的猪表现中度和暂时性临床症状:厌食、发热、打喷嚏、咳嗽等。但神经症状不常见,而且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转圈。患猪与小仔猪一样呈单侧或双侧性角膜浑浊和结膜炎,可持续1个月而无其他症状。30日龄以上的猪感染率仅为 1 %4%,且死亡率低。1545千克重的发病猪,其死亡率达20%,中枢神经症状严重,角膜浑浊者占30%。小母猪和其他成年猪偶见角膜浑浊。妊娠母猪转而发情者增多,并可持续半年多。一些母猪发生流产,发病期间,死胎率达24%,死胎“木乃伊”增加到12%

蓝眼病感染猪场,因单侧性睾丸增大导致14%40%的公猪繁 殖能力降低。以后睾丸萎缩,伴有附睾硬化。

猪只仅有角膜浑浊者可恢复,但出现其他症状则治疗困难。严格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蓝眼病感染的可靠方法。对引进的健康猪群应实行基本隔离,控制人员流动,严防野鸟、野鼠侵入,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猪。感染猪场蓝眼病扑灭措施包括封闭猪场,彻底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扑杀临床感染猪,及时清除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