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温室桃树落果规律与露地桃树基本相似,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期在花后1—2 周内,此时幼果尚未冲破萼筒;第二期在花后3—4 周,幼果已有银杏大小;第三期在硬核期前后,此时果实已近核桃大小。不同温室由于管理条件尤其是温湿度管理条件不同,开花后的落果时期不同。
第一次落果,即在开花后不久子房大量脱落,严重时整棚桃树可落光,造成的原因有三种原因:一是开花前及开花期升温速度过快、温度过高,高温处理加快了开花速度,但同时也会造成性器官的败育,尤其是雌性器官的败育(胚囊败育);二是花期或近开花前雌蕊受冻,10 日后可造成落果,有时外观上尚看不出雌蕊受伤,而机能受害不能受精亦造成落果;三是缺乏授粉受精条件。
第二次落果主要是由于受精不完全,胚乳和胚的发育受阻,幼果缺乏胚乳及胚供应的激素而引起。
第三次落果多是由于受精胚中途停止发育而造成。桃胚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素与碳水化合物以合成蛋白质。在桃核完全硬化以前,如果缺氮或因光照不足(连阴天或枝叶过密等)而引起同化养分缺乏,就会增加落果。在实际生产中,树冠下部的桃后期落果严重即为此原因。另外,此时正值新梢迅速生长期,凡刺激新梢生长过旺的因素,如水分、氮素过多,粗壮果枝短截过重,温室温度过高等,新梢生长夺走了果实生长所需的营养亦能造成落果。桃核完全硬化前出现干旱,由于中午干热,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果实水分被争夺,向果实输送养分的果梗导管细胞极度地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如大量灌水,突然地流人多量水分,使细胞破裂,因而使果实产生离层以致脱落。
上一篇: 盐肤作用价值?
下一篇: 水稻冷害发僵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