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保护地栽培主要为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 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直径 可达25毫米,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阻挡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
(3)嫁接防病。可用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与黄瓜嫁接,可防疫病及枯萎病
(4)土壤处理。苗床或大棚常用土壤处理剂有石灰氮、必速灭、敌克松、恶霉灵、恶霜嘧铜菌酯、甲霜灵、甲霜恶霉灵,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5)药剂浸种,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
(6)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7)药剂防治。定植缓苗后用10%科佳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预防,间隔7-14天,用2次。发病初期用药: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4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10天1次,连用3-4次。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受害多从嫩尖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萎蔫腐烂,病部明显缢缩,病部以上的叶片渐渐枯萎,造成干枯秃尖。叶片发病,出现圆形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很快扩展成大斑,边缘不显显,全叶腐烂。成株期发病,多从嫩枝,侧枝茎基部发病较多,病部水渍状暗绿色,明显缢缩并腐烂,病部以上茎叶枯死,病茎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受害,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瓜条萎缩,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黄瓜疫病与枯萎病的区别。疫病茎基部维管束不变色,在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而不是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黄瓜疫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种子、垃圾、肥料都能带菌,并通过灌溉水、气流及风雨传播发病。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小气候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发病温度范围为5~37℃,适宜温度为28~32℃。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重茬地、连阴雨天、浇水过勤、湿度大、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均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采用高垄栽培,垄面覆地膜或麦草,采用膜下暗灌,及时排除田间水,做好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工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并销毁。
种子消毒。可选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备用。或选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催芽备用。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10~15天灌根一次,连灌3~4次。
一、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保护地栽培主要为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 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直径 可达25毫米,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
二、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阻挡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
(3)嫁接防病。可用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与黄瓜嫁接,可防疫病及枯萎病
(4)土壤处理。苗床或大棚常用土壤处理剂有石灰氮、必速灭、敌克松、恶霉灵、恶霜嘧铜菌酯、甲霜灵、甲霜恶霉灵,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5)药剂浸种,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
(6)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7)药剂防治。定植缓苗后用10%科佳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预防,间隔7-14天,用2次。发病初期用药: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4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10天1次,连用3-4次。
上一篇: 苗种运输有哪几种方法?
下一篇: 凤仙花有什么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