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具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近期在我区部分镇不同程度发生,应注意防治。
一、危害作物种类:在我区主要危害玉米等禾谷类秋粮作物。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二、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
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黏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最适温度19~23℃,最适相对湿度为50~80%。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幼虫体色随龄期、密度、食物而变化低龄幼虫取食嫩叶,体色呈绿色至灰绿色,虫口密度大时,4龄以上幼虫呈黑或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黄褐色,有一“八”字纵形。体背有5条纵纹。
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上一篇: 小麦播种出苗阶段的主攻目标是?
下一篇: 保定地区适种的玉米品种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