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进入围产前期的奶牛,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和维持母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促进作用,既能保证奶牛有较好的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增加,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分娩前 2 星期,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0%,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 (NND)2.00,粗蛋白13%,钙 0.4%,磷 0.4%,精、粗料比为 40∶60,粗纤维不少于 20%。参考喂量为混合料 2~5 千克、青贮料 15千克、干草 4 千克,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 E,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 0.4%以下,钙、磷比例为 1∶1,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
减少日粮中食盐喂量,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产后食欲的恢复,食盐的喂量可由原来的每天 75~100 克降至30~50 克。母牛临产前 2~3 天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 0.5~1.0 千克,以防母牛发生便秘。母牛产后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母牛产后休息 30 分钟后,将麸皮 1.0~1.5 千克和食盐 50~100克,用温水调均喂牛,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饮温水。
产后 2~3 天内不喂多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日精料给量在 2.5千克左右。产后 4~5 天,视母牛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每日增加 0.5 千克左右,至产后 7~8 天精料喂量可达到泌乳牛的标准。
为防止精饲料过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此时精饲料供给量不能超过体重的 1%,在乳房水肿消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青贮和多汁饲料的喂量。此阶段要提高日粮中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 0.6%,磷0.3%,粗蛋白提高到 17%,NND为 2.2,精、粗料比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 18%。
2奶牛的护理
围产期母牛在产房内进行单独饲养管理。产房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无噪音,预先用 20%的石灰水或 2%火碱溶液消毒,产床铺上柔软的垫草。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不能饮冰水及饲喂冰冻、霉变的饲料,让母牛自由运动,避免干扰和刺激。加强繁殖器官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后驱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刷消毒。母牛有临产征兆后,做好接生护理,一般约需1~4小时犊牛即可产出。产后 24 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胎衣及恶露排出情况,通常母牛产后 4~8 小时胎衣自行脱落,若胎衣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要请兽医治疗,对产后污染的后驱清洗、擦干、消毒,以免生殖道感染。
3控制挤奶量
母牛产后 30 分钟即可挤奶,产犊最初几天母牛的乳房内血液循环及乳腺细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均未正常,所以,不可将奶全部挤净,否则由于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微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每天挤奶 3 次,头 1~2把奶要弃掉,第1 天每次只挤奶 2.0~2.5 千克,满足犊牛需要即可,第2 天每次挤奶 1/3,第 3 天挤奶1/2,第 4 天才可将奶挤尽。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为此,现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围产前期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半个月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3~1/2。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2.精粗平衡。不要把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料的最大饲养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另外要保证足量的粗饲料,每天饲喂2~3公斤优质禾本科干草,以促进瘤胃及其微生物区系功能发挥,防止真胃移位。
3.日粮种类前后尽量一致。围产前期的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的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特别是可能出现适口性问题的饲料,如过瘤胃脂肪等添加剂的逐渐添加,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
4.提高日粮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水平应调整为12%~15%,提高围产前期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产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5.添加阴离子盐。为了预防产后低血钙症,以及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胎衣不下、产乳热、真胃移位、酮病等,现在应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添加阴离子盐,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6.0~6.5,即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添加阴离子盐2~3天后,就可以对尿液pH值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是:饲喂后2~4小时采集尿样,用pH试纸测试。
6.饲料中增加镁磷含量。低血镁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围产期奶牛乳热的发生。围产前期给奶牛饲喂含镁量为0.35%~0.40%的日粮可以防止产后血镁浓度的降低,每头奶牛每天饲喂40~50克磷,可满足磷的需要量。
7.严禁饲喂缓冲剂,并控制食盐喂量。因为钠与钾是强致碱性阳离子,一方面会提高粗粮阴阳离子平衡值,容易引起低血钙,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产后乳房水肿的发病率。
8.适当运动。运动加上适量的光照,有利于奶牛的健康,也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流产。
9.做好保胎。为了防止流产、难产,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绝对不能供给冰冻、腐败变质的饲草饲料,冬季不应饮过冷的水,及时防治一些生殖系统的疾病。要单独圈饲,防止拥挤、摔倒等引起流产。
10.保持畜体卫生。母牛在妊娠期内皮肤代谢旺盛,容易产生皮垢,每天应加强刷拭,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牛变得更加温驯且易管。
二、围产后期
1.逐渐增加日粮,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为了恢复体况,应逐渐增加日粮,提高日粮蛋白质浓度和能量水平。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19%,前两周精料添加速度为每天0.5公斤左右,不宜过快,否则会引起瘤胃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添加过瘤胃脂肪可以提高能量水平,其补充量控制在干物质的2%~3%。
2.饲喂优质粗饲料。每天饲喂2~4公斤优质长干草,最好是苜蓿,长度不短于3厘米,确保瘤胃充盈和健康功能。
3.添加缓冲剂。一般小苏打与氧化镁一起使用,比例为2~3份小苏打对1份氧化镁,氧化镁添加量为每天40~90克。
4.观察子宫排出物和粪便。胎衣排出的时间一般需要10多个小时,为了促进恶露的排出,产后应立即喂饮5~8公斤益草水(用1000克益田草熬制而成)加入250克红糖则效果更好。如果长时间胎衣不下,或排出物的气味和状态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果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不正常现象,则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促进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
5.产后挤奶。奶牛产后第一天的挤奶量应为日产量1/3,从第二天起逐渐增加,到第4~5天,泌乳和消化机能恢复后再正常挤奶,这样可有效防止乳热症的发生。
6.记录体温。奶牛的正常体温为对37.5~39.1℃,如体温升高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或代谢病,应及时治疗。
7.环境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干燥,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上一篇: 如何识别与防治辣椒疫病?
下一篇: 怎么让小家鸡冬季爱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