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羊要做好防疫工作,以下四点是养羊防疫的四个步骤。
1、羊五联疫苗。预防快疫、猝死、肠毒血、羔羊痢疾及黑疫。一般大小羊只皮下注射5毫升,半年1次。2~15℃冷暗处保存。
2、口蹄疫(弱毒)疫苗。为了区别免疫疫苗,一般皮下及肌肉注射,大羊1毫升,羔羊0.5毫升(要注意毒型),有效期1-6个月。
3、布氏杆菌苗(Ⅱ号)。一般除3个月内羔羊、孕羊、病羊不注射外,其他羊只肌肉(臀部)注射1毫升(含50亿活菌),有效期1年。
4、羊痘疫苗。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为每头份0.5ml,不论羊只大小,每只0.5ml。近年来,随着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疫病防控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根据我们的生产实际,制定以下疫病防控制度。
二、养羊要严格做好防疫工作。
1、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生产区和办公区严格分开,场门与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药液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所有车辆和人员必须从消毒池经过。舍内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春秋季节每月用消毒剂消毒2次、夏季3次、冬季1次。产房进羊前后进行火焰消毒,其他羊栏每季度消毒1次。转群或出栏后,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2 、建立系统的防疫制度。技术员每天早晚探查羊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引进的种羊要认真检疫,发现问题及时隔离。谢绝无关人员进场,工作人员入生产区须更换工作服,饲养员不得相互使用其他羊舍的用具及设备。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准时免疫,重点免疫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猝疸、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痘、羊口疮等多发病。主要疫病的免疫安排见表。
3、制定完善的驱虫制度。羔羊断奶后一个月驱虫一次,春、夏、秋每两个月各驱虫一次。大群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夏季(6~8月)每月驱虫一次,每年的5月、8月药浴一次。放足剂量,定期更换药物,防止虫体出现耐药性。孕畜按正常值的2/3给药。
在群防的前提下,具体治疗根据羊的个体情况而定。
除作预防性驱虫外,还必须搞好环境卫生管理,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通过制订以上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并坚持执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今的波尔山羊已完全适应了湖北广大农区、低山丘陵区、半高山及高山区的气候生态条件,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耐粗饲、抗病性能强、好饲养、杂交效果显着等优点,产生了广泛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选择场址 规模羊场选址要远离交通要道、村庄和背风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又要交通便利,水电供应方便,远离各种动物的饲养场及畜产品加工厂。 定期消毒 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细菌、病毒,减少寄生虫,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大门口要设立消毒池,要经常保持有效的消毒药水;其次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1次,疫病发生时每周消毒3次;消毒药可用生石灰、烧碱、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和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具体消毒程序:清除场内各种污物,用流水把场内冲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喷洒消毒。 驱虫健胃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寄生虫主要有螨虫、绦虫、胃肠道线虫和肝片吸虫等。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每季度进行1次,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用法:每公斤体重内服丙硫咪唑15毫克,同时每公斤体重用0.1%伊维菌素注射液0.2毫升肌注,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 检疫监测 规模羊场尤其是种羊场要定期对结核菌病、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监测,至少是1年1次。及时发现阳性羊并进行扑杀处理,这既是保障羊群健康的需要,又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需要。 预防接种 使用疫(菌)苗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主要应做好羊痘、羊魏氏梭菌病、羊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及时进行补防。具体程序:山羊痘疫苗用于各日龄,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尾根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羊“O”型口蹄疫疫苗4月~24月龄肌注0.5毫升~1毫升,24月龄以上肌注2毫升,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羊魏巴二联苗用于2月龄以上羊,每只肌注3毫升。
上一篇: 表皮发绿的马铃薯会有毒吗?
下一篇: 液化气罐爆炸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