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稻粒黑粉病如何预防? 水稻

水稻稻粒黑粉病如何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粒黑粉病是由狼尾草腥黑粉菌为害水稻谷粒的一种真菌病害。

主要发生在日本、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泰国、越南;美洲的美国、圭亚那、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委内瑞拉以及非洲的塞拉利昂等产稻国及中国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河南、辽宁和台湾等。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广杂交稻以来,发病加剧,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受害更重,一般年份病粒率5%~20%,重病年可高达40%~60%,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和种子品质。

水稻受害后,穗部病粒少则数粒,多则十数粒至数十粒,病谷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坏,变成青黑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症状分为三种类型:①谷粒不变色,在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长出赤红色或白色舌状物(病粒的胚及胚乳部分),常粘附散出的黑色粉末;②谷粒不变色,在内外颖间开裂,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粘附在开颖部分;③谷粒变暗绿色,内外颖间不开裂,籽粒不充实,与青粒相似,有的变为焦黄色,手捏有松软感,用水浸泡病粒,谷粒变黑。

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菲律宾的Elonelon表现免疫,美国的Arkrose、Zenith和Saturn抗病。中国杂交水稻三系中的恢复系早恢1号、IR 209,保持系珍汕97B、V41B和不育系闽西早等表现抗病。②药剂防治。水稻抽穗开花期间喷洒多菌灵、三唑酮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