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选择 园地是果树生长的基础,选择海拔较高,背风向阳坡地栽培果树,有利于果树生长和花芽分化;同时,由于光照充足,果实着色好,含糖量高,有利于品质的提高。
2、栽植密度 适当密植,有利于早期丰产,在一定范围内,栽植密度愈大,产量愈高;但若栽植过密,由于树冠相互荫蔽,光照不足,果实糖分积累少,酸含量高,着色不良,品质差。所以一般不主张高度密植,其栽培密度为常规密度的2—4即可。
3、整形修剪 采用冬、夏剪相结合的修剪方法,尤其要注重夏剪。通过修剪使树冠各类枝均衡分布,树冠内光照分布合理且充足,调节营养枝和结果枝比例,有利于稳产和提高品质。反之,若树冠荫蔽零乱,结果部位外移,树冠中下部光照不足,果实品质差。
4、施肥 施肥对果实品质影响很大,为提高果实品质,提倡配方施肥和多施有机肥。从肥料的种类来看,氮素促进枝叶生长,提高产量,但氮素过多,造成落果多,延迟成熟,降低果实品质。磷素可增糖降酸,钾素促进果实增大。从施肥时期来看,基肥应在晚秋施入,6月上旬前施足氮肥,果实发育期重施磷、钾肥,增施钙、硼肥
5、浇水 水分能明显影响果实大小及肉质。一般在萌芽前、花前、果实膨大期浇水,但应杜绝摘果前浇水。有条件的地方用滴灌,不仅省水、省工、省药,而且还可提高地温,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质量的提高。
6、疏花疏果 果树开花结果过多时,树体养分供不应求,果实之间相互争夺养分,导致果个小,含糖量低,品质差。故适当的疏花疏果,可调节树体营养,从而增大果个,提高品质,防止大小年。
7、病虫害防治 病虫为害果树枝、干、叶和果实,引起叶片早落,影响树体营养的合成,致使落花落果严重,果实糖分积累少,果个小,品质差。同时 ,由于病虫的直接伤害,使果实脱落或外观品质差。 因此,生产上加强病虫害防治是夺取果树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8、套袋、转过、摘叶 套袋可促进果面着色和防止病虫为害。转果可使果面着色均匀。果实收获前通过摘挡住果实的叶子,来促进果实着色。摘叶过多,树势减弱,一般只摘果柄周围的小叶。
9、果实采收 采收是果树栽培的最后环节,同时又是贮运工作的开始。首先应确定适宜的采收期,采收过早,果实尚未成熟,产量低,品质差;采收过晚,则不耐贮运。其次采摘时要做到轻摘、轻放、轻装、轻卸 ,避免碰伤、刺伤和摔伤。同时随采随将病虫果、伤果等残次果剔除分级。
上一篇: 拖拉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下一篇: 花生缺氮症状表现有哪些?怎样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