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 > 水稻大田机插技术要点? 农业机械

水稻大田机插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活棵分蘖期即从移栽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多蘖壮苗,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1、机插后的水浆管理 移栽时分田间无明水,1—2天后复薄水护苗,扎根立苗。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层以2厘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育。

2、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方根时期。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 一般在栽插后3—5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每标准亩大田施用尿素7—9公斤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移栽15天后每标准亩再施用尿素5—7公斤,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标准亩施尿素3—4公斤或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促进苗情转化。 分蘖期应以氮肥为主,注意补施钾肥,具体用量应按地力各基肥水平而定,一般掌握在晒田以后能及时退色为宜。

3、僵苗防治 过度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田块和冷浸田块易发生僵苗。底肥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对冷浸田块一般每标准亩施一斤锌肥作底肥能较好解决僵苗问题。

二、穗期的管理

孕穗期是指从营养生长期转入营养生长与营养生殖期并进期,这段时间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1、多次断水轻搁田 搁田是对水稻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实行控制和调节的有关键有效手段。 机插秧苗期的低位分蘖比例大,肥水适当时,发苗快,应在够苗时及时露田控苗,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亩”的原则, 强调轻搁、勤搁,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高峰苗数控制在成穗数的1.3—1.5倍。

2、灵活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进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进肥在穗分化始期,一般在晒田复水后,即叶龄余数3.0—3.2叶左右施用。按每标准亩施尿素5—7公斤。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标准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适当多施,相反,则少施或是不施。

三、 开花结果实期的管理

开花结果实期,这一时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关键和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叶保粒的目的。 在水浆管理上,出穗期稻株需水量较大,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出穗20天以后,根系逐渐衰老,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保持田间湿润,切忌断水过早,养根护叶,延长功能期。

四、病虫综合防治

在机插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机插水稻与常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可根据 当地植保部门预测和提供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的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调整。

~一、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活棵分蘖期即从移栽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多蘖壮苗,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1、机插后的水浆管理 移栽时分田间无明水,1—2天后复薄水护苗,扎根立苗。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层以2厘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育。

2、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方根时期。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 一般在栽插后3—5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每标准亩大田施用尿素7—9公斤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移栽15天后每标准亩再施用尿素5—7公斤,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标准亩施尿素3—4公斤或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促进苗情转化。 分蘖期应以氮肥为主,注意补施钾肥,具体用量应按地力各基肥水平而定,一般掌握在晒田以后能及时退色为宜。

3、僵苗防治 过度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田块和冷浸田块易发生僵苗。底肥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对冷浸田块一般每标准亩施一斤锌肥作底肥能较好解决僵苗问题。

二、穗期的管理

孕穗期是指从营养生长期转入营养生长与营养生殖期并进期,这段时间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1、多次断水轻搁田 搁田是对水稻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实行控制和调节的有关键有效手段。 机插秧苗期的低位分蘖比例大,肥水适当时,发苗快,应在够苗时及时露田控苗,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亩”的原则, 强调轻搁、勤搁,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高峰苗数控制在成穗数的1.3—1.5倍。

2、灵活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进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进肥在穗分化始期,一般在晒田复水后,即叶龄余数3.0—3.2叶左右施用。按每标准亩施尿素5—7公斤。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标准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适当多施,相反,则少施或是不施。

三、 开花结果实期的管理

开花结果实期,这一时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关键和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叶保粒的目的。 在水浆管理上,出穗期稻株需水量较大,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出穗20天以后,根系逐渐衰老,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保持田间湿润,切忌断水过早,养根护叶,延长功能期。

四、病虫综合防治

在机插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机插水稻与常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可根据 当地植保部门预测和提供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的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

~调整。~一、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活棵分蘖期即从移栽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多蘖壮苗,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1、机插后的水浆管理 移栽时分田间无明水,1—2天后复薄水护苗,扎根立苗。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层以2厘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育。

2、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方根时期。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 一般在栽插后3—5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每标准亩大田施用尿素7—9公斤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移栽15天后每标准亩再施用尿素5—7公斤,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标准亩施尿素3—4公斤或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促进苗情转化。 分蘖期应以氮肥为主,注意补施钾肥,具体用量应按地力各基肥水平而定,一般掌握在晒田以后能及时退色为宜。

3、僵苗防治 过度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田块和冷浸田块易发生僵苗。底肥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对冷浸田块一般每标准亩施一斤锌肥作底肥能较好解决僵苗问题。

二、穗期的管理

孕穗期是指从营养生长期转入营养生长与营养生殖期并进期,这段时间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1、多次断水轻搁田 搁田是对水稻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实行控制和调节的有关键有效手段。 机插秧苗期的低位分蘖比例大,肥水适当时,发苗快,应在够苗时及时露田控苗,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亩”的原则, 强调轻搁、勤搁,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高峰苗数控制在成穗数的1.3—1.5倍。

2、灵活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进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进肥在穗分化始期,一般在晒田复水后,即叶龄余数3.0—3.2叶左右施用。按每标准亩施尿素5—7公斤。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标准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适当多施,相反,则少施或是不施。

三、 开花结果实期的管理

开花结果实期,这一时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关键和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叶保粒的目的。 在水浆管理上,出穗期稻株需水量较大,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出穗20天以后,根系逐渐衰老,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保持田间湿润,切忌断水过早,养根护叶,延长功能期。

四、病虫综合防治

在机插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机插水稻与常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可根据 当地植保部门预测和提供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的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

一、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活棵分蘖期即从移栽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多蘖壮苗,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1、机插后的水浆管理 移栽时分田间无明水,1—2天后复薄水护苗,扎根立苗。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层以2厘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育。

2、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方根时期。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 一般在栽插后3—5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每标准亩大田施用尿素7—9公斤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移栽15天后每标准亩再施用尿素5—7公斤,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标准亩施尿素3—4公斤或45%氮、磷、钾复合肥9—12公斤,促进苗情转化。 分蘖期应以氮肥为主,注意补施钾肥,具体用量应按地力各基肥水平而定,一般掌握在晒田以后能及时退色为宜。

3、僵苗防治 过度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田块和冷浸田块易发生僵苗。底肥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对冷浸田块一般每标准亩施一斤锌肥作底肥能较好解决僵苗问题。

二、穗期的管理

孕穗期是指从营养生长期转入营养生长与营养生殖期并进期,这段时间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1、多次断水轻搁田 搁田是对水稻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实行控制和调节的有关键有效手段。 机插秧苗期的低位分蘖比例大,肥水适当时,发苗快,应在够苗时及时露田控苗,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亩”的原则, 强调轻搁、勤搁,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高峰苗数控制在成穗数的1.3—1.5倍。

2、灵活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进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进肥在穗分化始期,一般在晒田复水后,即叶龄余数3.0—3.2叶左右施用。按每标准亩施尿素5—7公斤。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标准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适当多施,相反,则少施或是不施。

三、 开花结果实期的管理

开花结果实期,这一时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关键和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叶保粒的目的。 在水浆管理上,出穗期稻株需水量较大,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出穗20天以后,根系逐渐衰老,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保持田间湿润,切忌断水过早,养根护叶,延长功能期。

四、病虫综合防治

在机插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机插水稻与常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可根据 当地植保部门预测和提供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的防治。在穗期病虫防治时间上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过程作适当调整。

1、整地质量

整个田面要求平整,争取做到:上平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混浊。尤其是晒垡好的田块一定要在整地后待沉实1-2天后再插,否则会导致深插僵苗。结合整地尽可能配套好灌排沟系。

2、肥料运筹

杂交中籼、粳稻总施氮量与常规手栽一致,在运筹比例上,基:蘖:穗肥杂交中籼为3:6:1,粳稻为2.5:4:3.5,切不可与手栽秧一样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基肥。

3、适时移栽

确保秧龄15-20天,叶龄3-4叶内移栽。

4、栽插密度

行距30厘米固定,株距控制在最小档位,实际栽插密度确保达到1.8万穴/亩以上,每穴3.5-4.5苗,基本苗6.3万苗/亩以上。

5、科学管水

薄水机插,有利于作业时实现浅插,达到不漂、不倒、不空插,具有防止高温蒸苗的效果。浅水护苗活棵。机插秧苗小,栽后应灌拦腰水护苗,水层深度为田表无高墩露出水面为宜,以防止高温伤苗。水源条件好、秸秆全量还田的机插稻田,在机插后3天,待秧苗初步扎根后,可放水露田2-3天,使土壤沉实、通气,氧化有毒物质,避免秸秆全量还田秧苗插后产生僵苗。

6、及时补苗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整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提高均匀度,确保大田基本苗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