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地膜玉米的栽培要点 玉米

地膜玉米的栽培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地膜鲜食玉米栽培的技术措施

不同地区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有一定差异。四川内江鲜食玉米以三熟栽培为主,并形成了“鲜食玉米三熟栽培高效种植技术”。现将有关要点附上,供提问者参考:

一是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超甜2000、绿色超人、彩糯2号等适于鲜食口感好的品种。

二是适时播种:春季播期安排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双膜覆盖;夏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穿林直播;秋季8月上旬直播。春季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直播,

三是育苗移栽:春季育苗移栽采取营养钵或肥球育苗技术,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移栽,成活率高。

四是底肥早施;提前3-5天施用底肥后再移栽,避免肥料伤根;四是搞好灭鼠工作,防止老鼠对玉米苗的危害

五是地膜覆盖:增温保湿,提早春季玉米上市。具体做法是:在雨后或土壤湿润时抢墒覆膜,两边用细土盖严实。盖膜后玉米苗栽于地膜两侧,有很好集雨节水效果。移栽时破膜破口尽量要小,苗膜间隙用细土封严,大风地方可隔3-5米用硬土块压膜,膜面不要盖太多的泥土。

六是合理密植:超甜2000等植株高大品种每亩种植3000-3200株;彩糯2号植株矮小,每亩种植3500-4000株。

七是实行配方施肥:每亩施用有机肥(腐熟家禽粪便等)2000公斤,碳铵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锌3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八是控制密度并增加肥料用量,提高鲜食玉米的商品性。在宾馆饭店和超市的超甜玉米都要求单个穗长在18厘米以上,彩糯穗长在12厘米以上。因此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在密植前提下控制密度,并增加肥料的施用量,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肥水条件的需求,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九是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施用农药。

十是建立隔离带:由于超甜玉米隐性遗传基因多,与其他玉米的花粉授粉后,往往表现出其他品种的特性,出现同果穗籽粒杂乱现象,因此要求隔离距离应在500米以上或与其他常规玉米品种播期安排上避开花期相遇。

十一是适时收获:超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收获太迟,其籽粒中的糖份将转化,导致甜度降低,影响品质,收获太早又不易脱粒。其最佳收获期为扬花后20-25天,收获后在自然条件下保藏期为3天,超过3天其糖份大部分转化,失去应有的甜度。在低温条件下可延长保藏期。彩糯2号在扬花后20-25天,籽粒开始变为彩色时开始收获(彩越深籽粒越硬,不利于鲜食)。

(2014年3月内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成果申报材料编写)

一、选用杂交良种。

选用适宜密植、抗逆性强、后期不早衰且单株生产力高的杂交种。

二、选用地膜。

1、地膜厚度与宽度。可选用厚度为0.005—0.007毫米、宽度900毫米或80毫米的地膜,在农田杂草较多的地区,可选用厚度为0.008-0.01毫米的地膜。

2、地膜用量。厚度0.008毫米、宽度900毫米的地膜,亩用量4—4.5公斤;厚度0.006毫米,宽度800毫米的地膜,亩用量3-3.5公斤。

三、选地整地。

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蓬松,肥力中等以上,增产潜力大的平地或缓坡地。不宜在陡坡地、贫瘠地和水土散失严重的田块种植。

2、耕翻起垄。前作收获后要及时耕翻,耕深以18—22厘米为宜,耕后及时耙地保墒。起垄要遵守预定的播种行距进行,一般1.2-1.5米开墒,双行种植,垄面宽40—50厘米,垄高7—10厘米。起垄最好和覆膜作业延续进行。

播种后7-10天,幼苗出土第一片叶后,及时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烧苗。放苗最好在无风的晴天进行,切勿在高温气象或大风降温天放苗。放苗方法,用小刀、竹片或铁丝钩等,将苗上面的地膜划破1—2厘米的小孔,将苗引出膜外,随即用细湿土沿幼苗茎基部封住破孔处。地膜玉米前期生长快,营养体大,耗费养分多,为避免后期可能涌现的缺肥早衰,中期追肥十分重要。以后的田间管理,如防治病虫害,都应按玉米生育期提早进行。玉米收获后,及时将废膜拣拾干净,集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