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家兔的主要寄生虫病,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季节,在长江以南地区以梅雨季节为甚,长江以北地区,以6~8月份高发,1~3月龄的幼兔是主要的受害者,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到50%~80%,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笔者对于家兔球虫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在多次全国性的会议上做了有关的报告,阐述了球虫病的新特点和趋势,即季节的全年化、月龄的扩大化、抗药性的普遍化、药物中毒的严重化、混合感染的复杂化、临床症状的非典型化和死亡率排位前移化等,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今天,笔者重点讲述生产中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问题及解决办法。
1.全群预防。这样操作的结果,导致大兔中毒,小兔不管事,尤其是泌乳母兔中毒现象较普遍。无论何种抗球虫药物,不要轻易用于投喂大兔,特别是泌乳母兔,否则,都有中毒的危险。
2.诊断失误。光认识肝球虫,不识别肠球虫。而很多情况下,球虫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笔者研究发现,凡是发生肠球虫病,几乎100%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二者有必然的联系。
3.用量不准,搅拌不匀。用手抓,用勺挖,大铁锹,乱搅和。这种现象在小规模兔场普遍存在。
4.烂用药物。所有的抗球虫药物,都有一定毒性,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中毒。不过有的中毒范围较宽,有的较窄。但家兔对马杜霉素最敏感,绝不可使用。但是有些抗球虫药物的商品名称并没有注明马杜霉素,这样往往使兔场误用该类药物而出现中毒。
5.季节性预防。仅在夏季,由于规模化兔场环境的改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多数兔场没有四季防范意识,出现大批死亡后还蒙在鼓里。
兔球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雨季发病最严重,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尤以断好后至2月龄左右的幼兔感染更为严重,常使幼兔生长受阻,严重时大批死亡。成年兔感染后发病死亡率虽低,但会成为长期的带虫者和传染源。现在正值夏季,雨水较多,天气潮热,要注意做好球虫病的防治。
临床症状:该病多见为混合型,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唾液分泌增多,皮毛蓬乱无光,消瘦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尿异常,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或麻痹,头向后仰,发出惨叫,迅速死亡。
防治措施:
1、不引进带有球虫病的种兔。最好不要从发生过球虫病的种兔场引种,如果发现自己饲养的种兔有球虫病传染仔兔,要坚决淘汰带有隐性感染状态的病兔。
2、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兔舍、运动场及兔笼内的粪便,特别是夏季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清扫,清出的粪便要进行堆放发酵处理。
3、定期进行消毒。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地面经常撒石灰粉,或用5%的灭球灵消毒。笼舍最好用火焰烘烤,以杀死卵囊。
4、采用仔兔、母兔分地饲养措施,减少仔兔、幼兔感染的机会。
5、供给的饲草、饲料要干净卫生。饲草要保存在远离兔场的地方,切记不能把饲草存放在兔舍附近。
6、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加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增强幼兔的抗病能力。
7、早预防。预防球虫病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地克珠利、氯苯呱或复方故菌净等,在预防球虫病时,不要长期使用单一药物,而应叉使用几种药物效果更好。
8、早治疗。在球虫病防治方面,立足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千万不能延误时间。上述用于预防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般是预防剂量的2-3倍。大家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要注重早期用药,几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剂量要足,搅拌要匀,用药连续,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耐药性;在众多抗球虫药中,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不能用于兔,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
上一篇: 紫玉兰有什么经济价值?
下一篇: 羊三联四防苗注射部位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