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病原为黑粉菌。发球担子菌。病部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茶褐色,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很多细刺状突起。玉米黑粉病陆续发生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玉米苗4-5片真叶即可发病,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短缩、不长,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瘤状物。玉米生长到一尺高左右时症状更加明显。以后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至叶鞘等相继感染而出现病瘤。叶上病瘤多分布在叶片颈部的两侧,有时也显现在叶鞘上。病瘤如谷粒和豆粒,成熟后变干硬不易破裂,内部很少形成黑粉。基部的病瘤多生于各节的颈部,而不在节间,大病瘤大小不等,小的如鸡蛋,大的加拳头或更大些。病瘤初期呈银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一个玉米茎杆上,可生一至多个病瘤。雄穗抽出后,部分小花感病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聚集成堆。一个雄穗上可长出几个至十几个病瘤不等。雄穗抽及其以下的节也常感病即生病瘤,穗抽常向病瘤一侧的反面屈折。有时雄花感病后可能变成雨性花或出现雄穗。雌穗受侵多在上半部,一般仅个别小花受侵而生病瘤,一般较大生长很快,常突破茎叶而外露,也有不外露的,潜伏在果穗也能感病即生病瘤,在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瘤时,轻压有水流出。
上一篇: 大蒜的病毒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 鸡猝死症主要发生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