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群免疫接种失败的八大原因?

鸡群免疫接种失败的八大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鸡在自然状态下感染或人工接种某种疫苗时会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有效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而母鸡将这种抗体由卵黄传递给雏鸡,这样雏鸡体内就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抵抗外界病原体侵袭。但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较高时,接种的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机体不能正常产生免疫力,引起免疫接种失败。

鸡群的个体差异

不同品种的鸡对同一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是不同的,产生的免疫力也有差异。同时,鸡的免疫系统在3周后才成熟,免疫接种前没有检测体内抗体水平,没有按照严格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均不可能保证免疫效果,甚至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不同疫苗之间的影响

有的疫苗联合运用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甚至产生拮抗作用,达不到预防免疫的效果。病原类型不同,其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同,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0、H52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果效果不佳,甚至强毒株可使免疫失败。

忽视日常管理工作

鸡群接种前后营养不良、患病、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鸡群进行合群或转群、通风不良、大量使用抗生素等体内外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日常管理,依然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结果处于病态或应激状态下的鸡群达不到预防接种的效果。因此,应确保鸡群在健康状况下接种疫苗,从而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有利于产生抗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鸡群接种时间不当

雏鸡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母源抗体,一般在7~14天以内不易感染鸡新城疫。如果给鸡群过早接种疫苗,易受母源抗体的影响;过迟接种则体内抗体消失,容易受到各种病菌侵袭,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因此,要及时对雏鸡体内的抗体进行检测,适时接种免疫,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疫苗使用方法不科学

疫苗的稀释不能用自来水、井水和含有消毒剂的水等,疫苗稀释用的溶液和稀释的倍数等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一般稀释疫苗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马立克氏疫苗等疫苗要用其专用配制的稀释液。同时,鸡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滴眼、滴鼻、注射、饮水和涂擦等,应根据不同的疫苗选择相应的接种方法,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的使用要现配现用,不能反复冻融,要求稀释后4小时内用完,超时作废。

疫苗的保管和运输方法不当

养鸡户在领取疫苗时不用保温瓶或冷藏瓶;疫苗领回后没有及时使用,存放时间过长,超过了有效期;疫苗保存的温度过高或是过低,达不到保存的条件。疫苗运输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中途周转次数多等,导致疫苗或疫苗失活较多,疫苗的使用效价大大降低,甚至没有免疫力。要求专用运输疫苗车辆,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尽量减少运输的时间和周转的次数,直接运输到养鸡场,确保疫苗保存的条件适宜。

疫苗的质量有问题

有个别单位生产的疫苗质量不过关,毒力不稳定,接种后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因此,养鸡户要购买有实力的科研单位研制生产的疫苗,使用前要全面检查疫苗的质量,瓶签上的说明书是否全面,疫苗瓶是否有裂缝,疫苗色泽是否正常,疫苗中是否混有杂质异物等,一旦发现疫苗质量有异常必须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