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当播期超过适宜时期后,应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
二是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在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上下功夫,打好播种基础。尽早腾茬,抢时早播。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适当浅播,播种深度3-4厘米,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播种过晚时可适当浸种催芽,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小时后,捞出晾干播种,也可提早出苗2-3天。
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增加播量应以既保证达到本品种适当的每亩穗数,又要避免播量过大造成群体偏大,茎秆细弱,导致倒伏减产。错过适宜播期,一般每迟播一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促进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早春返青期锄麦,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早发快长。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促弱转壮。
作者:文登市农业局 文章来源: 中国农业推广网 文登市农业局 |
根据晚茬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叶小、苗小、苗弱,春季发育进程快等特点,要保证晚茬麦高产稳产,在措施上必须坚持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的综合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措施:
1、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由于晚茬麦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由于晚茬麦与棉花,甘薯等作物一年两作,消耗地力大,棉花、甘薯等施用有机肥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晚播的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应注意的是,土壤严重缺磷的地块,增施磷肥对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提早成熟有明显作用。 晚茬麦的施肥方法要坚持以基肥为主,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
2、选用良种,以种补晚 实践证明,晚茬麦种植早熟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容易形成大穗,灌浆强度较大,达到粒多粒重,早熟丰产,这与晚茬麦的生育特点基本吻合。一般多选用春发性强,抗干热风较强、丰产性能好的鲁麦20号、鲁麦21、鲁麦15号、山农11等品种
3、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 晚茬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分蘖,春生糵虽然成穗率高,但单株分蘖显著减少,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穗数不足,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因此,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
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1)早腾茬,抢时早播 晚茬麦冬前、早春之所以苗小,苗弱,主要原因是积温不足。据各地气象资料表明,从10月10日至10月底播种的小麦,每晚播一天即可减少冬前积温 12.3--17.8度·日。因此,早腾茬、抢时间是争取有效积温,夺取高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2)精细整地、足墒下种 精细整地不但能给小麦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而且还可以消灭杂草,防治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时间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整畦灌水,造足底墒,使土壤沉实,无明暗坷垃,严防土壤透风失墒,力争小麦一播全苗。如果因某种原因时间过晚,也可采取浅耕灭茬播种,或串沟播种,以利于早出苗,早发育。
(3)精细播种,适当浅播 采用机械播种可以使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疙瘩苗和缺苗断垄,有利于个体发育。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4)浸种催芽 为使晚茬麦田早出苗和保证出苗具有足够的水分,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天。或者在播种前用20℃--25℃的温水,将小麦种子浸泡一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厘米厚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播种,可比播干种提早出苗5--7天。
5、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1)镇压划锄,促苗健壮生长 根据晚茬麦生育特点,返青期促小麦早发快长的关键是温度,管理的重点是镇压、划锄,提高地温。
(2)狠抓起身或拔节期的肥水管理 小麦起身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迅猛,对肥水的要求极为敏感,水肥充足有利于促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增加穗粒重。
(3)搞好后期管理 晚茬麦生长后期一般不再追肥,以预防贪青晚熟。但要浇好孕穗、灌浆水。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灌浆后期如遇干热风,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因此,晚茬麦要及时浇好灌浆水,以延长灌浆时间,这对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极为重要。另外,要注意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上一篇: 怎样测牛的脉搏?
下一篇: 小麦生长后期如何提高单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