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少越冬虫源:通过耕翻种植或者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二化三化螟的越冬场所,降低螟虫的越冬成活率。
二、优化品种布局: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在同一地区种植同一品种,使水稻生育期相对一致,既可以缩短螟虫有效盛发时间,又可以切断螟虫由二代向三代的过渡桥梁,降低螟虫的成活率。
三、适期迟播,栽培避虫:全面推广水稻的轻型栽培技术,可适当的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易落卵的水稻秒避开一代螟虫的产卵盛期,降低秧田的落卵量,减少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全年的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四、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减少田间的虫量和卵量: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4公顷的水稻面积,降低落卵量70%左右,此法一次投资,反复使用,且诱杀害虫无污染。每十天更换一次盆中清水河洗衣粉,每20~30天更换一次诱心,已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五、药剂防治:掌握在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对水量越大,防效越好。每亩使用中植堂水稻杀虫剂一步一甩100g均匀甩施或者80g均匀喷施,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三化螟50天以上。或者每亩使用水稻杀虫剂青龙偃月刀80毫升每亩,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三化螟达25天以上。使用全能杀虫剂出类拔萃80g每亩。同样能够达到灭杀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效果。
上一篇: 春季爬蜂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玉米倒伏后是否要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