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菌袋发菌期如何管理? 其他

菌袋发菌期如何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香菇可在室内、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要远离杂菌滋生地,要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菌袋排放地面,按“#”字形叠放8-10层,接种口朝侧面对外排放,不要重叠,以利通风发菌。排放培养架可堆叠3-4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袋生长情况。

①温度。发菌室的温度以20-24℃,袋堆温度24-26℃为好,发菌场地的气温应控制在28℃以下,高于28℃,应通风降温。如在14-18℃培养,菌丝生长会慢一些,发菌期延长,但菌丝生长健壮,不影响产量。

②湿度。发菌期宁干勿湿,空气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湿度大,容易在接种口滋生杂菌。

③通风。一般培养室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40分钟。注意放底风,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通风要和调温结合进行,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多通风。

④光照。暗光培养,防止菌丝形成菌膜。脱袋前10天,适当增加光照,光线刺激有利于脱袋后转色。

⑤翻堆。开始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一般第10天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8-10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气和降温。在翻堆的同时,用直径1毫米的钢针在每个接种点菌丝体生长部位中间,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左右处扎微孔3-4个;或者将封接种穴的胶粘纸揭开半边,向内折拱一个小的孔隙进行通气。这时由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多,要加强通风降温,最好把发菌场地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后每隔l0天再翻一次堆。在翻堆的同时,用钢丝针在菌丝体的部位,离菌丝体生长的前沿2厘米处扎微孔,每个接种点菌丝生长部位扎一圈4-5个微孔,孔深约2厘米。

⑥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袋污染杂菌,装袋时一定要把料袋装紧,料袋装的越紧杂菌污染越低。在翻袋扎孔前要进行空间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杂菌污染。发菌期还要特别注意防虫灭虫。翻堆时认真检查有无杂菌污染,一旦发现杂菌,及时进行处理。杂菌斑直径在5厘米以内的,可以注射95%酒精于污染处,再用手指轻轻按摩其表面,使药液渗入,然后用胶布封住注射口。污染严重的,先用湿报纸包好,然后移出发菌室深埋或烧毁。